再次偷袭(1 / 1)

王珪对李泰的表现有些失望。李泰的封地不在凉州附近。甚至路上丝路的繁荣还会影响到李泰在扬州封地上的利益。然而此刻李泰明显是在关注着他从路上丝路所能得到的那点儿利益。却不知此时如果不能阻止龙骑军继续留在吐谷浑境内将会使得李治的声望越来越高。龙骑军的战力太可怕了,他们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轻松消灭十倍于己的敌人。如果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恐怕整个吐谷浑都会被龙骑军给打残。最终的结论当然毫无意外,龙骑军留在吐谷浑将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此刻所有人都还不知道,他们为之讨论的龙骑军已经开始了又一次行动。苏烈带领的龙骑军在和李大亮派来的人完成交接以后就再一次踏上了征程。他们一路沿着青海湖的边缘向着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就杀了过去。沿途所过之处的村庄全都被他们抢了个遍。残酷的战争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辜的。苏烈等人没有将这些人屠杀殆尽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整整五天之后,苏烈等人才发现了一波新的敌人,这波人大概也有上万人。苏烈等人发现敌人之后便在远处认真地观察起来。此时虽然已经接近二月但是天气依然寒冷。因此敌人的蒙古包仍然扎得严严实实。只有少量的几队士兵在无精打采地来回巡逻。其中有的人甚至连兵器都没有握在手上。见到这种情况苏烈当即判断出敌人毫无戒备之心,因此决定等到晚上再发动进攻。有了初步的计划以后龙骑军的战士们全都躲到了一处背风的山谷里。然后便匆匆地吃饭睡觉,为晚上的进攻养精蓄锐。到了半夜时分,所有队员准时集合。他们稍微吃了一点东西之后便骑上战马向着敌人摸了过去。这次的行动还是如同上次一样,不过参与刺杀的人员达到了三百。等到苏烈等人靠近到敌人的营地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后半夜。守在外面的敌人寥寥无几。熊熊的篝火让他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反而让这些人全都低头打起了瞌睡。苏烈见到这种情况后果断地命令战士们首先击杀这些守卫。于是随着他的一个手势,所有人便如同幽灵般的潜入了敌人的大营。上百个守卫在迷迷糊糊当中就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苏烈等人却在他们的鲜血还没流尽的时候就已经潜入进了一座座蒙古包。每个蒙古包里面大概有十个敌人,因此他们依然是五人一组。潜入蒙古包以后战士们便会立即用匕首割断敌人的喉咙。完事以后他们还需要将人拖到蒙古包的角落,避免这些人的鲜血将睡觉的地方弄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里很有可能是他们睡觉的地方,可不能给霍霍的不成样子。柴龙和段师子两人教导的手法非常快速。因此他们在每个蒙古包里面浪费的时间绝对不超过两分钟。每一个完成刺杀的蒙古包门前都会被插上一把敌人的钢刀。这是为了告诉同伴这里已经清理完成。一万多人的营地面积太大,如果不做好标记很有可能会出现遗漏。今晚的刺杀进行的非常顺利,所有的敌人都处在深度睡眠之中。半柱香的时间以后龙骑军的战士们终于推进到了营地的内围来到了位于中央的十几座大帐。到了这时也就意味着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被当成俘虏为龙骑军充当指路的内应了。苏烈毫不掩饰地大步走进了最大的那处营帐,并将厚重的门帘狠狠地扯了下来。敌人的主将被突如其来的动静给惊醒。还没等他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苏烈一把从塌上给薅了起来。那名主将到此时终于彻底地清醒了过来。随后他便大吼了一声:“敌袭!”苏烈抬手来就给了这名主将一个嘴巴。随后一边掏着自己的耳朵一边说道:“喊什么喊?老子都已经到你面前了,难道你还不清楚发生了何事?”说完这话他直接一用力,拉着还穿着单衣的主将就来到了外面的空地上。此时其它那些大帐里也陆续有人被拉了出来,有几人也明显有被打的痕迹。不过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穿着单衣。看到所有人都已经到齐以后苏烈马上让人点燃了一枚信号弹。随后他便将这些人带到了一处篝火边。对方的将领开口问道:“敢问将军来自哪支唐军?为何之前从未见过?”苏烈道:“本将来自哪里就不劳将军费心了,将军还是与本将说说这里的情况吧!”不等那名主将开口,旁边一个明显刚刚挨过打的将领就站了出来。只听他满脸怒气地开口说道:“彼等不过是靠偷袭赢了老子,有何脸面对我家将军如此无礼?”苏烈连看都没看那人一眼,只对着看守他的一个战士打了一个手势。随后那名战士就毫无预兆地一刀砍下了那人的头颅。到了这时苏烈才开口道:“看不清形势的狗东西,到了如此境地还敢在此叫嚣,真是死不足惜。”接下来他面色突然一缓又对着那名主将问出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再也没人敢站出来叫嚣了。那名主将也老老实实地将这里的一切都交代了出来。此地名叫居茹川是吐谷浑的一处长期驻兵之地。带兵的主将名叫拓跋浚,手下一共有一万人。由于唐军很少会来到这里所以他们的粮草储备非常充足。不但牛羊马匹超过了二十万,就连粮食都足够他们消耗一年。只不过这些人非常狡猾,他们居然将粮食分别储藏在了好几处地方。苏烈见到这名拓跋浚如此懂事马上就让人帮他将衣服拿了出来。等他穿好后便笑眯眯地开口说道:“既然将军如此明理,本将自然也不能亏待了将军。”说到这里他又对其他几人说道:“诸位将军可要多向主将学习啊?”接下来他便又对其中一人问道:“此处离最近的据点还有多远?那里的人数又为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