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军兵临京都三日,却出人意料地没有迅速发起总攻,反而是在扎营地按兵不动。</p>
令人心惊的安静。</p>
谁也不知道此时的大军统帅江遇白在等待什么。</p>
京都内人心惶惶,想到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得到的岭南军旗,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皇宫大内中的权贵皇族,人人都变成了惊弓之鸟,时刻惊恐大军会突然发起攻势,惊胆战不可终日。</p>
深宫内殿。</p>
永顺帝的脸上早没了初登基时执掌江山的志得意满,也没了不久前说起岭南叛军时的不屑愤怒,取而代之的是死灰似的麻木。</p>
早在岭南叛军长驱直入直指京都的时候,所有人都早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儿。</p>
朝廷所谓的正统大军早已被打得七零八碎,守将无人可用,军中军心动摇。</p>
跟士气高涨的岭南大军相比,朝廷的兵马形同散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p>
早些时候文臣世家还高喊着皇权至尊不容任何叛贼挑衅,必须以悍然手腕绞杀叛军。</p>
以叛军贼首威慑四方有异心之人,壮大我朝威势,令四海来朝,方可彰显我君威仪。</p>
可随着战事的变化,战线被迫的不断朝着京都方向挪动逼近,这样的声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p>
跪在地上的人死死地低着头不敢出声。</p>
高坐在龙椅上的永顺帝垂眸冷笑:“如此说来,现在诸大臣倒是突然间记性变得好了许多,就连多少年的前尘往事都想起来了,可见朕手中还是有不少能人的,也不全然都是废物。”</p>
两军开战时众人口口声声都说岭南是叛贼之心,必须诛之。</p>
可现在呢?</p>
见势不妙迎风倒,这些不久前还在唾沫横飞骂岭南王的人突然想起来了,岭南王一脉也是皇族正统,也是当之无愧的凤子龙孙。</p>
甚至还有人翻出了岭南王没被贬出京都,仍在京都当皇子时的旧事。</p>
昔日的乱臣贼子,在众人红嘴白牙的翻飞中摇身一变,成了当年险些被立储的皇家好儿郎。</p>
好似从前受过的委屈终于在如今被人知晓,所有的不臣之举也都是因为心中有冤。</p>
全都是情有可原。</p>
同为皇室之人,何必同室操戈?</p>
文武大臣有一人提起,立马就有人附和出声,苦大仇深的神色中不乏痛心疾首之色,甚至还有人提议与岭南议和。</p>
想到之前大臣们七嘴八舌的热闹,永顺帝满眼讥诮地笑了。</p>
“兵临城下要当亡国臣了才想到说这话,真当岭南大军入城后,他们就能活了?”</p>
“一身侍二主,真当自己还能成史书佳话?”</p>
听着这话的人只觉得心惊胆战,大气都不敢出。</p>
永顺帝慢悠悠地拨弄着手腕上的珠串,话声听不出怒气:“让你查的事儿,可都查明白了?”</p>
被问到的人以膝盖在地上挪动,凑近后举起双手毕恭毕敬地说:“回皇上的话,已经查实的名册都在此处。”</p>
“名册上列出姓名的人,都是有心投靠岭南,又是或者在为岭南走动的人,切已查实绝无错漏。”</p>
永顺帝接过名册随意翻了翻,被入目的蝇头小楷刺得眼珠发红。</p>
“好哇。”</p>
“京都现在还没破呢,朕也还不是被世人耻笑的亡国之君,他们这些人倒是心急得很,一刻都等不得了啊。”</p>
名册厚厚的一叠,从第一个往下列出的名字几乎囊括了朝中过半的文武大臣。</p>
其中还有不少是被永顺帝一手提携起来的心腹,横撇竖直仿佛不是黑墨写就,全是急于换君的不臣之心。</p>
这么多人都在盼着他被人从龙椅上掀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