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十三朝古都洛城南郊,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故龙门又称伊阙。佛光山色,风景秀丽,宋代苏过“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描述的就是龙门石窟所在位置的天阙奇观。
“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
龙门由大禹治水开凿,鱼鱼龙门的传说便源于此。
《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李白《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相传禹劈伊阙,黄河中鲤鱼逆行而上至伊阙龙门,波浪滔天,鲤鱼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化身为龙,跳不过者额头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大诗人诗仙李白《赠崔御史》:“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过去人们认为龙门石窟营造自北魏至宋,其实不然,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城前后,经历了东西魏、北齐、北周、再到隋唐至宋等朝代,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了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一千四百余年,才终于在伊水东西两侧的峭壁上,开凿出了南北长达一公里的石窟,是世界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最高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可惜如今多已褪色,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九州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九州各大石窟之首,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则天根据自己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所凿的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还经历了天竺、新罗、康国、吐火罗等外国人开窟凿像,所以现存石窟中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
龙门石窟是世界石窟文化呈现九州化趋势,是九州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影响力远及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瀛狗的奈良东大寺、韩国的石窟庵,以及港城、佛国等等这些地方,均受其影响。
北魏代表洞窟:古阳洞、莲花洞、宾阳中洞。
东西魏造像:强弩将军掖庭令赵振造弥勒像记、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龙门二十品”魏碑。
北齐:药方洞、延军舍合邑廿二人等造像记等。
隋唐五代:大卢舍那像龛、万佛洞、敬善寺、惠简洞,褚遂良碑书“伊阙佛龛之碑”,为龙门石窟造型最鼎盛时期。
宋代碑书法盛行:陈抟“十字卷碑”、宋真宗“龙门铭碑”。
清代:乾隆皇帝1750年游幸龙门,与龙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
1900年,八方联盟入侵九州,慈禧太后西逃,途径龙门石窟时参观了古阳洞,下令洞中主佛释迦摩尼整修为老君像,洞改名为老君洞。
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以龙门石窟最大的意义,就是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九州古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多领域,足足一千四百年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砸掉龙门石窟佛头,对于岳彬所做的全部事情而言,不过只是九牛一毛,岳彬还和全国各地的盗墓贼都有联系,凡是九州历史上有名古都的盗墓贼,都是找他销货的。
商周秦汉青铜器、石雕木雕、唐三彩、秦砖汉瓦、宋元明清名贵瓷器、珐琅法花、玉器,等等等等,总之只要有的岳彬都敢做。
不仅如此,岳彬还做订单的生意,有外国人看上了九州的某地的文物、或者是知道某处有墓地,岳彬都可以代劳。
1934年,后任米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的普艾伦去洛城参观,对这些石雕大感兴趣,特别是其中的石雕《帝后礼佛图》,更是在普艾伦一见钟情,于是便找到岳彬下单。
双方约定,岳彬在五年内将《帝后礼佛图》运到米国,普艾伦则支付四万银元作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