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农业建设不能放松(2 / 2)

风起南洋 葡萄无牙 3003 字 10个月前

几十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是农业反哺的结果。

首先,就是特色种植园进一步扩大香料的生产种植规模,推广科学种植经验,在施肥,松土,扦插修枝技术,田间管理方面加强交流。

自有的37家种植园将进行整合,集中组织人手扩大开垦荒山野地,力争用2~3年时间,将原本的种植规模从3.85万英亩增长到8万英亩以上。

直现有年产一千四余吨的香料产量基础上,力争翻两番达到5000余吨规模,实现亩均单产和总产双增长。

至于麾下数十万亩农耕土地,将要清除木棉,剑麻,可可等效益不高的农作物品种,改为集中种植大宗的稻米,蔗糖,油棕,甜菜,木薯和花生等农作物。

稻米,木薯是主要粮食,蔗糖用于榨糖,油棕,甜菜和花生用于榨油,制作润滑油和食用油。

剩下的残渣是饲养牛,马,骡子,猪和鸡鸭等家禽的最好饲料,更有利于农业的增产增收。

至于很多人提出不种植木棉,剑麻,可可这些作物,那么麻绳,麻袋这些常用品没了原料,可可也很受欢迎。

解决方案很简单,从爪哇其他地区买呗。

整个东爪洼地区的农耕面积并不大,种植的农业品种既多又散,在种植技术不完善的条件下,产量相当之低下。

当地的土著向来懒惰而又不求甚解,基本上胡乱种下去就不过问了,完全靠天收。

什么深耕,翻土,施肥,育秧,除草打虫田间管理,追肥啥的通通没有,是非常原始的种植方式。

若不是一年三熟的好天气,加上森林中瓜果遍地,无论怎样都能混个肚儿圆,早就不知道饿死多少人了。

冯国辉如今有计划的在岩望城以西清剿过后的地区,开始安置华人移民村镇。

同时引进华人成熟的农田耕作技术,对这些田地进行深耕细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行规模化农业生产。

比如这一片大田3000英亩还是5000英亩,要么全部种植稻米,要么全部种植蔗糖,要么实行甜菜和稻米轮种。

简化品种有利于防范病虫害,更有利于田间管理和增加亩均产量。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土著佃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这一块种这个品种,那一块种那个品种,一块大田里种什么品种的都有,挤挤挨挨的互相影响。

如今不同了

种植什么农作物品种有南洋公司下达计划,各个华人村镇负责执行。

这个村子种稻米就全是稻米,那个村子种甘蔗就全是甘蔗,纳税以外的农户自留部分,南洋公司负责按价收购。

在给这些华人移民划分的大田之外,每家每户的家前屋后都留有两三分地菜地,可以任由他们种植自家吃的蔬菜瓜果,饲养鸡鸭畜禽,也可以养上两三头猪。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自家吃菜的问题。

只要打理的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不成问题。

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肚子填饱了,才愿意多多的生儿育女,诚心实意的支持南洋军的扩大发展。

冯国辉作为东爪哇最大的地主,给华人农民佃农的田租是四成五,而且村里有集体的农田建设和道路建设的活动,必须无偿的出人出力,参与建设。

遇到外敌侵犯时,农户必须抽丁支前,积极参加民团护村护家。

乍一看,四成五的田租似乎不少。

实际上农民的税负并不重,因为田租只征收大田的赋税,而不征收每家每户家前屋后的菜地,这部分是免税的。

而且东爪哇地区一年三熟,一茬菜少则四五十天,多则六七十天即可长成,在供应一家人吃菜之余,还可以轻松多养几十只鸡鸭。

当然了,若是养猪还是要到野地里去打猪草,家人就要更辛苦些。

南洋军治下的华人城镇没有什么苛捐杂税,也不允许乱收费。

农民进城摆摊,统一收每天一角钱的摊位费。售卖猪,牛,骡,马等大牲口要交税,售卖自家产的鸡鸭和蔬菜就不要交税了,只要缴纳摊位费即可。

这样的规定既简化了手续,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普遍的拥护。

在农闲的时候

将以村为单位修建各自门口的道路,沟渠和桥梁,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年复一年的持续下去。

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村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交通和农田水利设施也会逐渐完善起来,奠定美丽新农村的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