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明月几时有(1 / 2)

大顺皇朝 飘依雨 1466 字 9个月前

夜色初上的长安城里,热闹非凡。因为取消了宵禁,加上大顺朝的勾栏瓦肆多如过江之鲫,便形成了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观。在陆承启的记忆之中,历史上中秋节过得如此癫狂的,唯有宋朝。而大顺朝在时空上,恰好是宋朝所处的年代。这一切,是否又是偶然呢?

坊市间,无论是酒楼还是茶坊,青楼抑或是街道上,皆人头攘攘。富贵之家,结饰台榭;酒楼里,丝篁鼎沸,就算远离坊市的居民,也能在深夜中遥闻笙竿之声。巷弄间的儿童,可以通宵达旦嘻戏。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真乃一年之中最好的风景,不仅景美,人亦美。长安城中,无论贫富,皆同赏一月,登高临轩,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如家室不太丰裕,亦登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哪怕是街头乞丐,也会有人请他们一同饮酒。而街边小吃火爆异常,游月之人,虽陋巷贫窭,亦婆娑于市,东方稍明,才渐渐散去。

城郊渭河之畔,唤之沣河,长安城居民在中秋夜会在这里放水灯,洋洋洒洒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若繁星。

而此刻,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月饼,虽然没有帝皇家那般讲究,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此刻,一行人出现在长安城的街头,哪怕是街上人满为患,也掩盖不住其中的贵味。二十余人,年长者有五六十岁,更多的是三十多岁的年富力强者;而领头一人,则让人捉摸不透,乃是一个长着娃娃脸,却暗藏威严;年岁虽小,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魄。

这群人,正是陆承启和内阁十二大臣,以及宫中御前侍卫。

陆承启显然兴致很高,他是第一次见到古代也有这般热闹的场面,哪怕这个与他的政绩没什么关联,但还是很兴奋,说道:“长安城中,亦不曾想,能有如此热闹!”

徐崇光感叹道:“是啊,老夫久居长安城,唯独在中秋,春节之时,才能看到如此热闹景象。”

陆承启看了看后面跟着的内阁大臣,不无感慨的说道:“什么时候能做到月月如此,日日如此,大顺朝才是真正的根基稳如泰山。”

徐崇光在内的内阁大臣心中一凛,他们混迹官场已久,哪里听不出,这是陆承启肺腑之言。但此刻身边人多耳杂,不敢多言,皆言顾其他。

陆承启也不想在此刻多谈政事,便问道:“诸位可知长安城中,有何最高所在?”

一个新晋的内阁大臣说道:“迎客楼乃是长安城中,所有建筑最高,而上林苑之中,有高山。”

陆承启笑道:“上林苑乃是皇家园林,你我焉能进入?还是去迎客楼罢!”

那阁臣自知失言,不由得缩了缩脑袋,陆承启却一笑而过。众人来到迎客楼,在楼下望去,却见楼顶站满了赏月的人,但此刻才是酉时,夜色初上,月亮尚未出来,迎客楼却也是人满为患了。陆承启不由得感叹,就是后世中秋,也不见得如此。

一行人径直登上了五层之顶,却见偌大的天台之中,布置了桌椅,桌上摆满果盘,月饼之物。想到刚刚付过的钱银,足**了十两银子,陆承启不由得一阵肉痛。但一想到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税收不也是从这里来的吗?这么一想,陆承启也就释然了。

仅剩的两张桌子,被陆承启包了,一桌五两银子。但还是显得僧多粥少,御前侍卫没有位置,却也刚刚好。

陆承启与十二阁臣分别坐下,吩咐小二端上雕酒,一边品果鲜,一边谈天说地。而这时,陆承启的见识,才真正让十二阁臣佩服不已。

陆承启心中好笑道:“我好歹也来自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就算没有接触过,也无意中看过,哪里是你们这些信息不畅通的大官所得比的?”

但就是此时,邻桌一人高声说道:“这位小兄弟,刚才你说蜀地的情况,小生却是不甚赞同。←百度搜索→”

陆承启刚刚说过,蜀地是天府之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如果有心怀不轨之人,在蜀地闹事的话,蜀地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