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紧,码两章都有diǎn费力。看着这么辛苦的份上,求几个收藏推荐,不算过分吧……)
王韶很想留住萧峰,他仅仅通过萧峰在乱军之中的表现,就判断出此人乃是大顺今后对辽国的心腹大患,两军交战之中,他想就地格杀了萧峰。
可阴差阳错地,契丹军营中马厩大乱,受惊的万匹骏马凭空冲出,打乱了王韶想在战阵上击杀萧峰的意图。这万马奔腾的气势,还真的不是人力能去抵挡得住的。
王韶看着不少契丹士卒,丧生在马蹄之下。偶尔也有一两个禁军躲避不及,被撞倒在地,眼看也是活不成了。
王韶心中隐隐作痛,这些都是大顺最精锐的士卒啊,都武装到了牙齿了,没有丧命在敌人手中,居然死在了乱马之下。
可战场就是这样,形势瞬息万变,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不古人打仗为何这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皆因三者对于战场变化的影响都太大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军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则百战不殆矣。
王韶为什么这般忌惮萧峰?就是因为他太能笼络军心,所有的契丹士卒都很听从他的话。这样的将领,作为敌人来说,肯定是要想方设法杀死的,不然他对己方太不利了。
可惜这样的时机稍纵即逝,双方被受惊的战马所阻,并没有交战,萧峰得以走脱。
王韶此刻也顾不上追击萧峰了,因为他带来的人马太少,一旦被契丹士卒站稳脚跟,回过神来,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他望了一眼萧峰远去的背影,便拨马回转,指挥军队去了。
而此时,幽州城里面的守军也发现了契丹大营的异状。一直和边军同食同眠的朱大光被瞭望的哨兵叫起,他连忙趴在城墙上,远望着五里外的契丹大营。发现此刻契丹大营里面已经大火冲天,纷乱的声音连幽州城里都能隐隐听闻。
朱大光飞速地在脑子里面开始判断:“难道有人袭营了?不可能啊,我怎么没有接到友军的消息啊?难道是契丹人在演一场大戏,想诱使我们出城?……”
就在这时,瞭望的哨兵大喊道:“将军,契丹狗的中军大旗倒了!”
“什么?!”朱大光大声叫道,他也看到了,契丹军营里面的那面狼旗,已经被大火包围,此刻已经开始慢慢倾倒了。
朱大光顿时想通了:“肯定是有人劫了契丹狗的大营,不然中军大旗怎么会被烧了?要是演戏的话,中军大旗一倒,契丹狗岂不是自乱阵脚?没错,就是这样!”
朱大光对于战机的把握,还是很出众的,也很有决死一击的魄力。他当即下令道:“守在瓮城的弟兄们,立即把沙石搬开。所有骑兵牵马出厩,拿起刀枪,准备出城!”
不多时,堆得几乎和城门一样高的沙石被搬开了,两千多骑自内城城门一冲而出。把守瓮城的边军把吊桥放了下来,“轰!!!”的一声,沉重的吊桥被放倒在护城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