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承启对着水银玻璃镜认真整理了一番衣裳后,才缓缓出了坤宁殿。先是到御膳房吃了午饭后,才在内侍宫女的簇拥下,来到了垂拱殿。
刚刚做到龙椅上,陆承启就下达了口谕:传召刑部尚书苏轼,速速来见朕
遵旨
那内侍快步退出垂拱殿后,陆承启扫视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头都大了:真的是偷懒不得啊
没办法,饭要一口口吃,奏折也要一本本批阅。
陆承启随意翻开了一本,说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京兆府某两条村子为了争夺水源械斗起来了,幸亏捕快到场及时,没有闹出人命来,当地县令不敢做主,上奏请求陆承启断案。
这有什么好断的,械斗就是犯法,按大顺律办事就是了陆承启朱笔一挥,写了几个行书字体,放到了一旁,还怕有什么法不责众笑话,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了,平民百姓也想免责么
再翻开一本,说的是河南府某地寡妇要改嫁,奈何公公婆婆都不肯,官司打到了衙门上,案子居然惊动了大理寺。清官难断家务事,大理寺的断案,那家人不服。原来那寡妇是一个官员的正妻,那官员在任上殁了,正妻就成了寡妇。那官员的父母,硬是阻挠不让儿媳改嫁,连大理寺的判词都不肯接受,最后只能让皇帝来断案了。
笑话,这等案子都不能断,养你们这些官有何用
陆承启已经有点火气了,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官僚阶级的特权吗。平头百姓的寡妇能改嫁,为什么官宦之家的寡妇就不能改嫁了想必是那官员的父母挟威逼迫,那寡妇才如此坎坷。
陆承启认认真真地审查了一番案子的宗卷,发现那家人确实有点问题。
除了那殁了的官员以外,还有两个弟弟。这两人游手好闲,整日斗鸡斗狗,不务正业。只有那寡妇抛头露面,撑起了那个家。那家人就是看中了寡妇的能力,让一大家子衣食无忧,才百般阻拦的。
陆承启正想提笔写下处理意见,恰在此时,那宣读口谕的内侍疾步小跑入殿:陛下,刑部尚书苏轼已在殿外恭候。
宣他觐见陆承启心念一动,也就搁下了朱笔,没有再写。
臣苏轼,参见陛下
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自信从容地进入了垂拱殿之中,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长揖礼。
陆承启见苏轼丰神俊朗,不复正史上的凄苦流离,心中也是快慰:我总算是改变了苏轼的命运
嘴上却说道:免礼,赐坐
苏轼有点受宠若惊,皇帝赐坐可是莫大的荣誉啊
待得内侍端上茶水,苏轼才敢入座,还不敢坐实了:不知陛下传召于臣,有何要事
确有要事,但也不忙说。你且看看这案子,都闹到朕这里来了陆承启缓缓地把一本奏折和一干宗卷,往前一推。苏轼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奏折宗卷,匆匆扫了一眼,然后才说道:陛下,此案件臣亦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