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端(1 / 2)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1445 字 11个月前

新科进士将近三百人,选为庶吉士的也就不到三十人,剩下的人钱渊细细让人统计过。

因为种种原因决意不入仕的有八十余人,大都已经离京,其中有大约近五十人都年迈多病,甚至有一人在殿试放榜后病逝。

剩下的两百进士大都丢到各个部门去观政,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去实习,毕竟大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从里面挑些能干事的,或者有关系的授官,其他人只能熬着。

当然了,最关键的原因是,没那么多官位。

说起来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官位多得是,但实际上空缺的并不多。

会试三年一度,一科取三百人,也就是说每年要空出一百个位置,这太难了……聂豹就是个例子,正德十二年中进士,但观政整整三年,正德十五年才补上缺被任命为华亭知县。

所以,这两百进士大约有一半都会苦苦熬着,一直到熬出空缺,或者打通吏部关系。

算算看,三百进士,正儿八经步入仕途的大约也就一半,可能还不到。

“君泽兄想进行人司?”钱渊看看左右,拉着诸大绶走到角落处,“他不是想去兵部吗?”

“但哪里有空缺?”诸大绶无奈道:“兵部现在也乱的很。”

吴兑年岁在随园士子中是最年长的,性情沉稳有度,而且颇通兵法,在国子监读书时对边事多有言论,得两任兵部尚书聂豹、杨博赏识,早就下定决心入兵部。

钱渊对吴兑这个名字有印象,就是因为吴兑曾经做过蓟辽总督,和大名鼎鼎的三娘子有交情,自然力挺吴兑入兵部做个主事。

但问题是现在兵部乱的一塌糊涂,杨博丁忧,按规矩接任的应该是兵部左侍郎王民应,但最终得手的是以右都御史督办宣府、大同军务的许论,用徐渭的话来说……脑浆都快打出来了,全都是一帮官僚。

“行人司……”钱渊咂咂嘴,“好歹是个二甲进士呢,去行人司是不是太……”

行人司是明朝特有的机构,负责传旨、册封、诏敕、赈济、祭祀,就是个跑腿的活,司正、司副一共才三个人,但下面的行人有三百四十五人。

呃,钱渊曾经猜测过,特么弄这个机构,就是怕没位置放那些进士……《大明会典》中明确规定,行人必须是进士出身。

一般稍微有点志气的进士,宁可观政等缺都不肯去行人司。

翰林院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话的人多的是,徐渭也凑了过来,听了会儿低声说:“除了云贵等地,其他地方的知县、上县的县丞、典吏基本都被抢光了,各部主事也大都填满了,剩下的只能苦苦熬着,君泽也是没办法了。”

随园士子中,五人入了翰林院,剩下的有的观政一个月后有的进了大理寺,有的进了太常寺,有的进了六部,陆一鹏、杨铨等人外放,留下来还没有选官的只有吴兑一个人了。

这也是钱渊的私心,外放的都是这一世结交的友人,留在京中的大都是他前世就听说过的,不然以钱渊的人脉,为吴兑谋个知县外放是不难的。

徐渭哼了声,“都是你让他等等,结果等到现在都没!”

“文长,展才之前……”诸大绶皱眉道:“都是相交多年的好友,说这话做甚。”

之前钱渊倒是找了幸师爷,弄了个兵部武库主事的位置,可惜吴兑没选上,倒是孙铤被选上了。

现在钱渊也没什么办法了,如今兵部乱的一塌糊涂,偏偏朝中大佬也不伸手……原因很简单,东南倭乱到现在还没平息,西南已经有土司闹事了,而刚刚传来消息,蒙古俺答之子辛爱率兵围大同右卫城,现在的兵部就是一锅热油,谁都不敢去碰。

而蒙古围大同的原因……宣大总督杨顺把俺答汗儿子辛爱最宠爱的小妾给拐走了,真是奇葩!

“要不换个地方?”钱渊试探问:“太常寺怎么样?”

徐渭正要翻个白眼,冷不丁几个同僚路过,兴奋的聊着什么。

“柏生兄这是得罪谁了……这时候被捅出这种事!”

“谁知道,十洲公前年才转右春坊右谕德,去年才任祭酒……怕不是后面有人熬不住了吧?”

“司业?”

“鬼知道……京察向来是匿名的!”

“记得柏生兄当年在翰林院曾与人争斗,力大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