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老将出马(1 / 2)

内阁接到陆承启成立皇家军校的旨意时,提高了警惕,哪怕他们再高风亮节,可对于武人,他们还是极为忌惮的,尤其是当皇帝准备重用武人之时。而这,就是文官集团眼光的局限性了。

徐崇光小心翼翼地觐见了陆承启,旁敲侧击地问道:“敢问陛下,这皇家军校的成立,是为了何事?”

陆承启心中的小算盘,就算他不说,徐崇光都明白了七七八八。但他明白是明白,可心中却不愿坐以待毙。好不容易文官集团才慢慢爬到了武官的头上,若是再一次被打落凡尘,那该如何是好?

陆承启白了他一眼,说道:“朕想要做的事情,你们内阁只需要拟好章程就行了,不必多问!”

徐崇光心中一惊,知道陆承启决心已下。这小皇帝的性情他也算摸了个十之六七,只要是小皇帝下了决心的事情,就算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若是先帝,他们文官还会通过死谏的方式,逼迫先帝退让,久而久之,先帝也就慢慢被日渐庞大的文官集团所架空了。

而这一招对小皇帝却是行不通的,小皇帝心中所想的事情,与他们皆不同。小皇帝心中打的算盘,哪怕他们都知道,但在他独断朝纲的积威下,谁敢多言?这也是小皇帝敢明目张胆地建立军校,提升武人地位的最大倚仗了。

徐崇光心中叹了一声,知道此事已不可挽回,只好慢慢再与之周旋了。无奈中只好说道:“老臣这就去拟定章程,选定军校位置。”

陆承启说道:“这军校位置,要设在近郊,位置一定要大。如果征用了农田,则要按照市价补偿给农户。如果朕知道,有强征农地的,监察司有报告的,那就是你们内阁的失职,朕要一一追究责任。”

徐崇光心中一凛,说道:“陛下放下,老臣绝不会侵犯农户利益的。”

陆承启叹声说道:“徐卿,你莫要眼光短浅。眼下虽无大战事,可孟子说的好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在朕看来,忘战必危。军人的天职是什么?不就是保家卫国吗!只要法律、军纪得当,军队在我们手中,才是真正的国之盾牌,才能做到保家卫国。朕的眼中,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朕就会去做,不管你们是怎么看的。徐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吗?”

徐崇光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他极其看重的文官集团,另一方面,则是江山安危。终于,他说服了自己,向小皇帝请退之后,便去拟旨了。

而就在此刻,不时有身着戎装的军官进京,去到兵部报到。一时间,长安城中的驿站人满为患。这些军官都在讨论,小皇帝一道圣旨召他们进京到底是为了什么。

过了两日,便有宫中内侍前来驿站宣旨:“诏曰:诸位将军保家卫国,功绩可见,朕心甚喜。今设皇家军校,召集尔等,充当第一批学员。学成之后,朕要在皇宫城楼,亲自检阅。此次乃新式练军,若现在有退出者,当请自便。若明日到军校报到,尚有人言退,朕便拿尔等军法从事,做逃兵处置……”

一众军官接旨之后,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他们本身就是大老粗,哪里听得懂这一半都是文绉绉的话?这还是陆承启考虑到他们没读过书,才特地让内阁尽量写些白话。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听得糊里糊涂。

一捱到那宫中内侍宣完旨意,便一窝蜂地冲上去,围住那小内侍问道:“敢问公公,这圣旨是什么意思?”

“皇上是要我们做什么啊?”

“我只听到军校这个词,什么是军校啊,小公公,你解释一下呗?”

……

那个小内侍哪里见过如此粗鄙的武人,就差没被挤成肉酱,好不容易挣脱他们,但一身内侍服饰已经皱得不成样子了。他狼狈地说道:“皇上的意思是,要让你们去训练,若不去,则当逃兵处置……”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带着一干小内侍赶紧跑路了,剩下那群军官在驿站中挠着脑袋,他们实在想不通,小皇帝找他们来训练做什么。但想到小皇帝这一个月以来的大动作,好像都得了民心,想来也没什么事,心中略略安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