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刚刚探亲戚回来的那天,头昏脑胀的,居然把后面的章节上传了,真是糊涂到家了。刚刚看了一眼,才觉得不妥。各位书友,不好意思了,特此改正!
太原府的晋阳城,是一座历史名城,有名的龙兴之地。可惜被前朝开国皇帝焚毁了原先的晋阳城,使得历史名城毁于一炬。而不忘旧地的太原百姓于四十里外的唐明镇上重建了晋阳城,一直留到了今天。
因为地处草原边缘,晋阳城一直是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今时今日,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契丹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这也让太原府一带的百姓,个个性情彪悍,能挽弓骑马。
而没有什么事做的卢尘洹,几日来一直在晋阳城里面晃悠着,东瞧瞧,西瞅瞅,发现除了街道奇特一点之外,并没有什么和长安城不同的东西。
毕竟晋阳城人口也不少,离大顺边境也不远,自古商贸发达。卢胖子走在丁字街道上,并不在意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晋阳城的布置。
卢胖子可不知道,这丁字街道原来是前朝皇帝为了钉死晋阳城的龙气,特地造就的。要不是此举,恐怕真的就让太原李家得了天下,那就没有陆家什么事了。
中国的玄学,能一直存在,确实有他的道理。要知道正史上,太原府之中,一共出了十九个皇帝!而且开国皇帝都出了好几个,怎么能让那些夺了天下的皇帝安心?唯有钉死龙脉,才能镇住太原的龙气。
即便是这个时空,太原府中也出了好几个皇帝了,如赵襄子(赵国开国君主)、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等,哪一个都是大名鼎鼎之辈。这还不包括太原落入狄戎手中的那些可汗。要是计算起来,那就更多了。
卢胖子对这些没有兴趣,他只想知道,这座赫赫有名的晋阳城。城防到底如何。厢军是不用看的,早就被清扫一空了。这些厢军,没有一个不是被王家收买的,几乎等同是王家的私兵。这样的厢军,谁还敢用?
没有了守军。禁军便成了临时的守城将士。卢胖子要看的,自然是晋阳城的防御能力到底如何了。晋阳城西依龙山,东视汾河,自古便有龙城之称。便是这个名字,犯了忌讳,才让历代皇帝忌惮不已。
晋阳城池长二十四里,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内有九街十八巷,设四门,四周城堵五十一堵,敌台三十二座,城高三丈五尺,壕深一丈。引汾河之水入壕,两岸植柳。
整体的防御,由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共同构成,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原式的城市。有着完备的防御功能。
晋阳城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刘恒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意为西山宝藏汇聚,满目青山翠绿。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意为晋阳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享受王族权益。
当然了,作为一个领军之人,卢胖子绝对不会在意,这晋阳城的匾额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他一路从城南到城北,把晋阳城都看了一遍。此刻站在城北的城楼上,遥望北地,心中颇有感慨。他只知道,要是北地游牧民族破了幽云十六州之后,便能长驱直入,直到这晋阳城下。要是没有防备,破了晋阳城之后,整个中原便会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