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瑾萱看到陆惟鼓搞玩具,每每都怒不可遏。只是小孩在三五岁,最是叛逆,加上陆惟受到的宠爱一点都不比陆厚旭少,脾气更是倔。这不,气跑了三个老师,陆承启的面子都落得精光。
但陆承启还是不以为杵,告诉陆惟,杂学并非没有大学问,努力走下去,成为一代大家,则天底下人就正视杂学了。
陆惟正是受到这样的鼓励,更是沉迷在各类杂学之中,除了识字、陆承启规定要学的《论语》课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是昏昏欲睡,以实际行动对抗淑妃瑾萱。
其实这时候只有秀才这类读书人会酸上两句杂学,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语句之外,不论商贾走贩,都对真正有本事的杂学工匠礼敬有加。这些工匠,凭着自己的技术,竟也能获得大顺官方承认的“专利”,遗馈子孙五十载,财富也不见得比人家少了。商贾走贩,每每都要向这类工匠低头,才能得到技术授权,制作贩卖各类制品。
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气,大顺的各类技术蓬勃发展,竟有一日千里的盛况。
不是汉人不聪明,只是聪明没用对地方。这是陆承启的感慨,连杂学都能赚钱了,那读书做官的人会少吗?并不会,第一批蒙学的成果出来了,竟然培养出了更多的举子。每隔一年的乡试,都涌出更多的举子;每隔两年一次的省试贡院大考,也要增派礼部阅卷人手。科举一途,更是让无数寒门子弟,能真正地出人头地。毕竟大顺的经济繁荣,官员的俸禄也水涨船高,绝对能保证一大家子的生活,而且还是月俸。
帝国变得这么快,不跟上潮流,怎么能做储君?陆承启让陆厚旭去读蒙学,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朝中大臣都知道预定的太子在长安读蒙学,可大家都没宣扬出去,陆厚旭也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在蒙学里结识了不少朋友,甚至还去到这些朋友家做客。读蒙学的,一般都是家境不太好的,再加上陆厚旭被周芷若、韩凤儿自小潜移默化的良善,亲眼所见贫苦人家是怎么生活,深深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为此还特地请教过陆承启。
陆承启是这么说的:“厚旭,正如你所看,大顺虽然强盛,但一样有穷苦百姓;长安虽然繁华,但也有百姓挣扎在底层。你爹爹虽是皇帝,对此也只能尽量保证他们的温饱,却无力让每个人都富足。因为要改变这个状况,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而是两代人,三代人共同努力才行。你爹爹已经为你铺好路了,你只需学到了圣贤道理,治军道理,善待百姓道理,日后就能成为一代明君。做了明君,那些穷苦百姓才有盼头;如果做了昏君,那底层百姓,就只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还揭竿而起,造大顺的反了……”
这番话鞭辟入里,对陆厚旭的影响很大。所以他迫不及待想学习怎么打仗,元正春节,蒙学放假,他便跑到了皇家军校,向王韶请教了起来。
想到这里,陆承启笑道:“你厚旭哥哥不同,他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怎么能懈怠呢?他又要读书识字,明白事理,又要学习拳脚,强身健体,更要知兵识兵,懂得打仗……他不能像你一样,做个清闲的公主啊!”
陆绣歪着可爱的小脑袋,说道:“那绣儿也要学习,爹爹教绣儿好不好?”
“爹爹很忙,要不请个大哥哥教你?”陆承启一听,差点惹火烧身。陆绣想读书是没错,但缠着他教就有问题了。
“是教弟弟的老师吗?他还真厉害啊,弟弟居然没气跑他!”陆绣一脸高兴地说道,“绣儿也喜欢那个大哥哥,讲故事很好听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