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没办法,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求订阅)(2 / 2)

她能写这么快,主要是因为这篇综述比较短,“二维钙钛矿”是一个刚刚火起来一年多的新领域,相关的文章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是十几、二十几篇,不似许秋之前写的非富勒烯综述,需要总结之前几年发表的近百篇的文献。

魏兴思提了一句:“等你这篇综述写完,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内容。”

段云和吴菲菲共同合作的“钴纳米线掺杂的PVDF热电材料”有了初步的进展,结果一般般。

估计努努力的话,或许可以勉强发一篇ACSAMI或者Small,运气不好的话,可能结果就是辛苦两个月,最终搞一篇SCI三区。

孙沃:“上周尝试了铅锡混合的二维钙钛矿体系,器件效率最高0.66%,在扫描过程中发现了明显的滞回现象……”

魏兴思打断道:“正丁胺体系,铅锡比例3:1,效率只有0.66%,这个体系纯铅的效率,可是能做到10%以上啊……”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是锡一直做不好,那不是瓦特啦。”魏老师情急之下魔都话都冒了出来,揉了揉脑壳说道:

“同步再开几个体系吧,我随意提几点思路,可以试一试针对苯乙胺、正丁胺、异丁胺标样体系,进行氯化铵添加剂、DMSO溶剂退火的思路,把二维钙钛矿中常用的MAI替换为碘化铯,具体的吴菲菲你和孙沃讨论一下,看怎么个做法,不行的话,也可以再找我讨论。”

吴菲菲点头应下:“好的。”

许秋听出来了魏兴思的言下之意:“既然原创的体系你做不出来,就先跟风试一试吧。”有点类似陈婉清早期做的三元体系。

另外,众人也品出来现在的魏老师是真的变了,要是换做之前,段云、陈婉清刚进组的那个时候,孙沃这样的表现,绝对会被抓着一顿输出,现在变得儒雅随和了许多。

而陈婉清和段云这两个曾经被魏兴思大为输出的,看着现在的魏老师和孙沃,就有种说不出来的、莫名的感觉。

田晴这周进行了IT-4F这一个体系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测试,并表示HOPG被她用完了,需要再买一片。

魏兴思问了下价钱,得知一片700块,当即直接表示:“买。”

从工作量上来看,许秋知道田晴肯定是划水了。

正常来讲,一个体系的两种测试加上数据分析,差不多是三四天的工作量。

不过,考虑到田晴目前是研二还有课程没有修完,且偶尔还要跑跑财务处,去系里帮忙送个材料啥的。

因此,这种程度的摸鱼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许秋也就没有表露出来。

接下来,有机五人组进行汇报。

大多数人目前的主要工作都卡在了光源数据上,不过明天周二晚上就可以拿到手了,到时候又将是一波文章投递潮。

陈婉清手上的两个工作,IEICO-4F的工作,拟投AM,这将是她第三次向AM发起冲击,许秋在下面暗自奶了学姐一口:“这回应该稳了吧……大概。”

许秋IDIC体系的工作,同样拟投AM。

另外的IDIC-4F体系,拟投《自然·能源》,目前还在进行中。

毕竟是《自然》大子刊,文字方面还是需要仔细润色的,包括图片许秋也打算最后让田晴好好帮忙修一遍。

这个工作的实验部分,除了光源外都已经完成,CELIV、TOF、激子结合能和子扩散距离这四项测试是田晴完成的;

TAS和TRPL的数据分析,是瑞典冯盛东那边进行的,这回冯盛东非常的上心,收到许秋寄送过去的样品后三天就出了测试结果,五天就给出了讨论分析;

其余的表征数据,包括器件制备多为学妹代劳,莫文琳偶有辅助,比如NIM送检等。

这个工作的一作毋庸置疑。

虽然许秋看似啥都没干,但这个一作给他肯定是实至名归的。

那么问题来了,二作该给谁呢,田晴还是学妹?

许秋有些纠结,总不能搞个共同二作出来吧。

嘛,到时候再说吧……

韩嘉莹J2的文章,拟投EES,之所以不投AM,是因为组里AM投太多了,需要偶尔换换口味。

这周她准备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之后还有ITIC-Th体系的工作再等着她。

邬胜男手中的工作也很多,六合一体系的文章,拟投AM。

另外,m-ITIC体系的表征测试进行了一半左右,准备开始写文章,IDIC-M体系顺位往后排队。

邬胜男花费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就肝出来一篇文章。

博后学姐的战斗力还是猛的,这速度都快赶上许秋的一半了。

莫文琳归队,因为她上周没在学校,所以没有实验数据可汇报,于是在组会上就卖了个萌,打了个酱油,讲了讲上周的见闻。

一方面她带回来了上周的NIM检测结果,各个体系的数据和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偏差不大。

其中J2:IDIC-4F体系,效率13.2%,首个被第三方检测机构认可的效率超过13%的有机光伏器件诞生。

另一方面,她的联合培养手续已经办理齐全,从此正式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员,不再是之前那样“黑户”性质的成员。

这种正式的联合培养生,也有学号,同时会按照魔都综合大学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莫文琳也被鲍伟拉入了班级群中,算和许秋是同一级。

PS:今天虽然是两更,但字数8000+,算是小爆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