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第一路左翼前沿指挥官,此人姓姜名华字景芝,湖南长沙人,儿时曾东渡日本留学,而后又从日本考入了其陆军军事学院,炮兵科,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后返回国内后曾任前朝江宁府管带,而后辛亥革、命时背离清廷,转而假如孙文的麾下,武昌起、义时此人曾率领手下八百老弱残兵一举与清军在金陵左的一处小县城内坚守二十天。
要说明的是,但是姜华不单单手下八百人都是老弱残兵,而且还是在没有粮饷,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而且这其间姜华的手下还有三百人叛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姜华还能带人坚守二十天,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了。
而且说起来,其实姜华当时转入孙文的麾下,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说起来,如果当时清廷能够对他这个小小的管带公平一些的话,或者说是他的上司能够对于姜华再宽容一点的话,或许他真的也就不会加入到孙文的帐下了。说起来,当时那件事还是真的非常值得推敲的,姜华当时带着自己的手下,去剿匪,当然了,这个匪肯定说的就是那些进步人士了,姜华当时还是清廷武官,这本就是他的责任。
当时那一伙进步人士躲在一处山坳里,而且哪出山坳的边上还有一处天井的地形,这样的情况下,在加上那个时候姜华的部下并没有配备火枪,大刀长矛的让他们去和那些有枪的进步人士在这样的地形里面展开激烈的战斗,其实是非常难为他的,而且不单单是这样,其实那个时候姜华说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因为那个时候清廷内部出现了极大地问题,从内到外,从上至下,都是纷纷扰扰的,结党营私这是家常便饭一样,所以那个时候姜华作为一个正直的武官,这样的从上至下的官场争肯定的非常不适他的,所以像他这样的人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
姜华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不但剿灭了那一伙“匪徒”而且还拿到了他们的一些机密文件,按道理说,这本该是值得表彰奖赏的,可是姜华非但没有得到奖赏、表彰,还差一点遭到了杀身之祸,而且不单单如此,虽然到最后姜华侥幸逃脱了死罪,而且因为由上面的人作保他还得到了晋升,可是即便是这样,姜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他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姜华的一家老小都被人控制了起来,当场了人质。
原本这样一来的话,姜华就更不可能背离清廷背离他的“老板”了,虽然姜华也是这么做的兢兢业业的,可是就是这样,他还是最后因为一个意外,从而使得他不单单亲手杀了自己的“老板”而且还带着自己的兵丁叛离了清廷,从而投到了孙文先生的帐下。
说起来其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说起来姜华导致他最后投入孙文帐下的还是因为他的妻子,这与当年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的故事非常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结发妻子,一个是家中小妾罢了。
昔年时,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军。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吴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进关,共歼‘李贼’”。有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
当然了,姜华的妻子不是陈圆圆那样的绝代佳人,而他姜华也不是曾经那个殊关生死的吴三桂,他们所面对的只有清军,没有闯王也没有曾经的摄政王多尔衮,但是无论如何,就是因为姜华的妻子,她的失、身使得姜华本人放弃了一家老下其余人的性命,而转投了孙文德帐下。
当然了,当姜华才投入到孙文帐下时他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就被清廷全部斩首了,而起当时的刽子手还将他的儿子,活生生的抛入了火盆里,并且在孩子哭喊挣扎的时候,用一块大石头将那个足以转装下半个成年人的火盆,不,或许可以称之为火桶的口,给封死了。那个时候,姜华的儿子,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身首异处的同时,还要听着监斩官将事情的原委始末颠倒黑白的讲述给他,而后将一切的一切都推到他的父亲可就是姜华的身上,一切的责任,一切!
却不肯将公正的态度与当时的政、治争斗讲述给他,从而使得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在这样的情况下破口大骂自己的父亲,而这个时候,监斩官却说,辱骂父亲,乃是不孝,逆子。放任这样一个孩子成长下去的话,那么不要说会不会对朝廷有什么影响,就是对于姜华,也就是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监斩官还说,虽然姜华其罪当诛,但是决不允许尤为人子者,伤害自己父亲的情况,所以监斩官笑着命令刽子手将那个小孩子活活的扔到火盆里,当然了,肯定不是刽子手用手扔进去的。
而是用刀挑进孩子的后背,而后甩到火桶之内的,那一天到底是有多凄惨,没有人知道,或许斩首的那一天,根本就没有围观的百姓,或许那刑场就设立在某一处的军营中,总而言之吧,姜华一家人,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