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日本是否胆敢提出此二十一条,然尚未可知也。 ”
“谈何容易啊。”徐世昌对段祺瑞说道:“芝泉你英武气概,其实又何尝是一款两款那?此二十一条之条约皆当驳回,可是这话好说,事却难做啊;要是我国之国力、军事力量凌驾于日本之上的话,先且不说需不需要驳回,就是日本是否胆敢提出此二十一条,然尚未可知也。”
“你能说点有用的吗?”段祺瑞不满的反驳起徐世昌道:“我不知道这二十一条都是屁话吗?可是有什么办法?还尚未可知,且不提我国军事国力能凌驾于其之上,便是比之现在能有五成提升的话,我都愿意亲自领兵和他们打上一仗,可是,咱们打的起吗?”
说到此处,段祺瑞也好,袁世凯、徐世昌也罢,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那股屈辱、不甘之色,已尽然显露,尤其是作为一国领袖的袁世凯,更是叹息起来,道:“国家羸弱不堪,我等之过也。然便如此,而国内之南北两方仍不得安稳,实在是……哎。”
段祺瑞摇摇头,对袁世凯开口道:“其实,南方方面的那群人,也是救国心切,而且说起来,他们说的也没有错,咱们的一些做法确实比较极端,当然了他们不了解内情,如果他们能与咱们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话,我想咱们的实力还是能够有所提升的。”
袁世凯摇摇头,道:“芝泉啊,你也知道他们虽然有兵,有武器,可是说到底他们少有行伍出身,而且对于国家之事也……”
不过这不表示他们不给我机会,我就如此听之任之,本来我确实依然打算好了未来的计划,但是所谓之二十一条的问题出现以后,我便更改了自己的决定,毕竟,我是一名军人,而且说到底,我是这个国家的一员。
中国有四万万中国人,单这绝不代表我就可以因为自己的处境与遭受到的猜忌便可来一个作壁上观,这不该是军人的作为,而且,这也绝不该是国人的行径。其实说起来我对有些国人对外的态度上。
我真的无法苟同,当然,我没有资格指责任何人的对与错,都是人,都为了活着,生存下来真的不易,所以不能因为民族气节,国家尊严就去强迫某一个人做什么,但是我同样的绝不赞同他们的方式。
我现在身处在大总统府的一间办公室内,袁世凯等北洋内阁正在进行会议,所以我这个没有被授权受邀参加会议的人,自然也就只能在这里眼巴巴的等着了。其实我并不在意等待。
我是一个绝对耐得住寂寞的人,尤其是这本就不算是寂寞的寂寞,可是我真的心焦,我想要知道所谓的二十一条到底是什么,我想要知道袁世凯他们对于二十一条所持有的态度,我更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决定如何处理对待这所谓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的会议在我到达大总统府办公室三个半小时以后才结束,袁世凯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我看到他面容上的憔悴,他眼底已然发黑,双眼通红且布满血丝,而且明显我看得出他的身形好似萎靡了不少。
没有了之前的器宇轩昂,也少了平日里的威风。袁世凯进来以后我忙站起身子,恭敬的对他说:“大总统。”
袁世凯点点头,颇为疲惫的对我摆了摆手,却并没有说话,他坐定之后我也做了下来,不过见他没有想要先开口的意思,所以自然而然的我选择了由我开启这一次谈话。我对袁世凯道:“大总统,近日来蔡锷也听闻了一些事,我想我的来意就不必要解释了,我不想向大总统提出什么问题,我只想以一名军人的身份,请求大总统可以给蔡锷一个您认为适合对我的位置,让我可以参与进来,哪怕是再小的位置,只要能让我参与进来就可以,这时蔡锷的请求,还望大总统当面应允。”
听我说完,袁世凯眼中含笑的点了点头,很显然他是认同我的这一番话的,而且我见他如此,其实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他这样的反应给我的感觉是我还是有可能我的请求被他应允的。
不过随即,袁世凯却正色的对我开口了,道:“松坡,我能明白的你的心思,但是这件事所涉及到的不单单是简单的军事问题,或者是所谓的外交问题,这是有关国家本质利益的问题,所以对于相关此类的问题,我自然是要慎重参与人选的,你说对吗?”
我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而后袁世凯则是继续道:“你应该知道了,这所谓的二十一条条约,提出来的是日本方面,而且说实话,虽然你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但是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你是一个绝对的坚定对、日份子。”
英国泰晤士报前任首席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此时正以“总统政、治顾问”的身份,在北、京总统府任职。莫理循此人乃澳大利亚人士,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此人虽然为英帝国之臣民。
在一定意义上想方设法的要帮助英国获得中国西、藏地区的权益,而另一方面,他作为中国的雇员还是能够称职的,竭力想要扶持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的,其一九一二年成为“总统政、治顾问”以后,袁世凯曾在王府井大街为其购置宅院,因为其对华的一些贡献,所以当时王府井大街也被称为“莫理循大街”。
而且说起莫理循此人,务必要提及的一点就是当年的“日俄战争”,时值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首席记者,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泰晤士报上大篇幅的发表有利于遏制俄国影响力的文章。
与此同时他还间接的利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与泰晤士报的社会影响力,发动国民对日、俄双方展开激烈的有政、治性导向的舆论,因为泰晤士报是全国性包含政、治、经济等国计民生的知名报纸,所以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莫理循此人不过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远远达不到影响国际性导向的程度,可是其在泰晤士报上的作为,确实的在实际意义上促使了日俄战争的激化与发起,所以国际舆论上也有人称日俄战争为“莫理循的战争”。
由此可见,此人的本事与能耐,而且他一九一二年自出任总统政、治顾问一来,对中国的国内建设、经济发展、军事导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其对于袁世凯本人,是存在个人崇拜的。
他曾言,袁世凯本人才是整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而且说到底他忠于的并非是北洋政府而是袁世凯本人罢了,虽然名义上他是政府的雇员,可是内阁大、臣、将领们都知道,这个莫理循实际意义上只不过是出于对袁世凯的崇拜才会如此卖力的罢了。
道:“如果大总统阁下您,真的有恢复帝制,亦或是重蹈覆辙的想法的话,那么请恕我直言,中国之败亡,大总统之难,将如约而至。至于这个‘约’字吗,当然就是您真正登基坐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