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李县令兴致高得很,跟李耕田谈笑不绝,不停指点田地庄稼、山林池塘,一派爱民如子的风采。可是李耕田心里只有不安和惶恐,跟上一任的胡县令夸他一句,他能兴奋的一晚上睡不着完全相反。
斟酌了一番词句,他小心地赔笑道:“咱清南村的人也就这两年才缓过劲来,前些年连饭也吃不饱哩。”
一旁的郑长河心里难受极了――他家先前多穷啊――因此很想上前跟县太爷说道说道,却被张大栓死死地拉住,用眼神告诫他不可冲动,又对青木和张槐看了看,示意凡事有儿子哩,咱们不会说话,还是不要给他们添乱了,他才憋屈地忍下话头。
李县令冷笑一声,并不理会李耕田的话,转身问道:“谁是郑青木?”
青木急忙上前见礼:“小人就是郑青木。”
李县令上下打量他半响,才点头道:“不错,是个人才。嗯,如今你管着香肠作坊?”
青木沉声道:“是,大人。不过眼下是淡季,坊子里已经歇业了,要到秋季才开工。”
李县令点头道:“既然来了,那就去看看吧。你们能自强不息,另辟蹊径,本官很高兴。要是清辉的所有村子都能像你们这样,那我这个县令在任可就轻松了。”
青木道:“县令大人说的是。可是咱乡野愚民,见识浅薄,不过是凑一块干活罢了,这坊子就混乱得很,要不总也做不大哩。只怕大人见了要笑话的。”
李县令笑道:“去看看再说嘛!”
于是一行人去了香肠作坊。作坊果然歇业了,这时候只有林大爷在看门。
青木等人陪着李县令在作坊里到处转了一圈,并未见县令大人吩咐什么,心头纳闷,也不好开口相问。心里巴不得他对这作坊看不上眼,就此离去才好。
出了作坊,李县令等人重新回到郑家门前。乐呵呵地对青木道:“郑管事,本官想进去讨杯水喝,不知可否?”
青木一颗心直往下沉。嘴里却急忙应道:“大人光临寒舍。小人全家都是高兴的。就怕寒门小户,脏乱得很,让大人笑话。”
李县令连道无妨,带着人进了郑家大院,青木和张槐忧心忡忡地对视了一眼,无奈地跟进去招呼。
郑家的两条狗见来了这么多人,顿时冲着他们惊天动地地狂叫起来。青木急忙喝止,领着李县令一行人进入厅堂。让到四方桌的上方坐下,并重新见礼、上茶。
李县令随意地四下打量,心情极好。与李耕田说笑了一番,又对郑长河夸奖他的儿子有出息。一番漂亮话绕得郑长河晕晕乎乎,傻笑道:“县太爷夸奖咱可当不起。不过我这儿子反正比我强。我们家如今日子虽然过得去,能吃饱饭,不过也累得很,都靠他当家,我这把老骨头是不成了。”
李县令连连摆手道:“你有这样的儿子,就该在家享福才对,事情让他们小辈来做嘛,这也是他们该尽的孝道。”
郑长河瞪大眼睛道:“那咋成哩?我们买了几十亩地,要是不用心种,光交税就交不起了。县太爷你不晓得,一亩地收不到多少粮食哩,主要是没有肥料。不过家里养了几头猪,那猪屎攒下来也能管点用。那猪也能吃哩,要掺好些玉米秆、黄豆杆,嗳哟!不容易哩!我就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忙……”
郑长河见这县令竟然问他种田过日子的话,立即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种田喂猪来――他是最喜欢跟人说这个的,而且他永远只会算自己种田的那一本账,从不将菊花和青木挣的钱纳入日常收支范围,当成自己应该乱花的,所以,在他嘴里,这种田的日子那个苦哟,又因为生就一副憨实模样,表现的情真意切!
李县令就尴尬起来,打量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一副实诚的模样,不像在说谎,他咳嗽了一声道:“你有这么能干的儿子,听说还娶了能干的儿媳妇,有何可担心的?嗯?怎么不见你家的其他人呢?”
立即就有随从喝道:“县令大人都上门了,为何不来拜见?”
青木越发不安,上前解释道:“咱庄稼人,粗鄙不懂礼数,怕冲撞了大人;况且婆娘们没见过世面,一惊一乍地,也不敢叫她们出来惊了贵人。”
李县令笑道:“你也太谦虚了,听说你娶了这十里八乡最美的美女,如何说她粗鄙?另一个也是你老娘,你也不当如此说她才是。”
那随从瞪眼道:“还不唤出来拜见大人?”
青木强撑到现在的伪装和恭敬终于崩溃了,他愤怒地捏紧了拳头,低头不语,只是双肩颤抖,显然在极力压制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