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2 / 2)

三国之超级霸主 儒刀 1491 字 2022-09-04

而鲜于辅却是主动请缨,他来渔阳也顺便办一件私事。

鲜于辅见到凌云后,先代刘虞再次表达谢意。凌云知道这些都是虚的,随便客气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正题也与刘虞的答谢有关,刘虞的意思是把渔阳城送给凌云,让凌云为渔阳之主,人口、土地、税收都是凌云的私有财产。至于先前所说的为凌云请官一事,他已经上疏当今天子,只是去的人尚未回来,暂无消息,让凌云安心等待。

鲜于辅刚一说完,凌云立刻明白了刘虞的心思。他们俩人想法完全相同,他想把渔阳还给刘虞,让刘虞派兵守住买卖通道。刘虞却想把他拴在渔阳城,借助他的力量对抗公孙瓒。

凌云略一思索便答应接受刘虞的馈赠,这样也好,如若直接不明不白地占了渔阳城,到时刘虞若是索要,却是一件麻烦事?倒不是他怕了刘虞,有双方的买卖牵扯着,到时还真不好反目。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现在渔阳是自己的了,是刘虞送给自己的,怎么处置完全凭自己作主。即便他退出了渔阳城,等将来有机会再拿过来,是名正言顺的物归原主,谁都说不出什么来,哪怕是刘虞也得干瞅着。

鲜于辅见凌云欣然接受,心情大好,又向凌云询问了一下公孙瓒的兵力调动情况。

凌云知道刘虞肯定有自己的耳目,之所以让鲜于辅询问这些事,估计是齐周的原因。那小子对凌云能掐会算深信不疑,可能是刺探天机来了。凌云对公孙瓒那边的情况只了解个大概,其中一部分还是自己揣测的,自然不会说出实话。他只是颇为玄奥地对鲜于辅说了一句,“许多事情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鲜于辅见凌云不肯多说,也就没再继续问,倒是把他的私事对凌云提了一下。

原来鲜于辅就是渔阳城人,他的家眷都在渔阳城中。以前公孙瓒和刘虞没有公开翻脸,家眷住在这里倒无须担心什么。现在局势紧张,鲜于辅想把家眷接到右北平郡,请求凌云开方便之门。

这就是芝麻大点事,凌云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便答应了鲜于辅。好在鲜于辅的家在渔阳只算中等门户,陈前搜刮金钱时并没把这家人家看上眼,倒使其幸免于难。

鲜于辅见家人未遭到任何骚扰,心中对凌云生出几分感激。凌云察言观色索性又做了回好人,问鲜于辅一家是否缺粮,如果缺少的话,可送与他一些。

战事当前,最缺的就是粮食,鲜于辅虽有俸禄,却为数不多,一大家人只是勉强度日。见凌云如此慷慨,自然不胜感激,推脱一番之后,欣然收下。

从粮食上凌云再次与鲜于辅攀谈起来,套来套去,凌云对刘虞军中的粮草储备有了大概的了解。目前刘虞的粮食非常有限,之所以把兵马聚集在右北平边界,就是因为粮草不足,无法出兵。

对此,凌云没有多说,上赶子不是买卖,刘虞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一定会再找他的。

鲜于辅临走时,凌云送了刘虞一份大礼,答谢他赠城之恩。那份大礼便是渔阳郡太守邹丹。现在的邹丹在凌云手中无异于鸡肋,留着也没什么价值,杀了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就送给刘虞,多少也算还了人情。

在凌云手里没用的邹丹,在刘虞手里却很有价值。邹丹是叛将公孙瓒的嫡系,在幽州也算名人,无论是炒了还是炖了,都有价值。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鲜于辅来之前,早就听说了凌云的大名,他见名震幽州的凌将军不但如此年轻,而且说话办事丝毫不摆架子,和他一名小小的从事还能亲切交谈。又是送粮又是送人,让他这一趟收获颇丰。在心里自然免不了生出亲近之心,暗中下定决心,如有机会一定有所回报。

凌云倒没想那么多,最大的目的不过是拉拢一下人心,刺探一下军情,反正他要撤回大营,粮食肯定不能运走,送给谁不是送啊。

不是他没有运力,因为凌云想的比较多些。占领渔阳城之后,大肆搜刮了一番,虽然抢的都是当官的,看在平民眼里毕竟也是抢了。如果临走时再把城中的粮食给弄空了,在老百姓心中,他凌云倒真成了山贼。

民心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话凌云至少听过一千遍。这绝对是几千年来验证出的至理名言。

鲜于辅走后,凌云带着护卫来到武库。展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些马车,军士正把武库里的物资往马车上搬运。

凌云看了几眼后进入武库,他此来是处置那座新建起来还未派上用场的兵营。拆是绝对不能拆,他还有购买一千军士的名额,这个数目对大营来说无关紧要。若是能完好地保留在渔阳城,不管早晚,肯定会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