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论文(1 / 1)

宦海纵横 万马犇腾 1367 字 2022-09-04

第十二章论文(本章免费)

接下去的日子,陈宁过得十分惬意。胡秋月在休息日会把冰箱塞的满满的,平时下班后,两三个小菜,两个人吃的其乐融融。每天晚上陈宁就留宿在胡秋月的宿舍。本来两个人就住在同一楼层,平时进门出门十分注意,做的隐秘,也每人发现。陈宁总算是过上了平时梦寐以求的xing福生活,胡秋月在陈宁辛勤的耕耘下显得越发的明艳照人。但只要陈宁一提起结婚二字,胡秋月就坚决的反对,反而怂恿陈宁大胆的去追求女孩子,去找个正式的女朋友,并表示自己就做陈宁的地下情人。

在工作上,政研室的工作本来就比较清闲,莫建林也没有给陈宁安排具体的工作,只是叫陈宁熟悉熟悉之江的经济情况,多学习。陈宁就开始查阅之江的各种风土人情,各市的经济情况,八本小笔记本写满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渐渐的陈宁也开始的之江省有了全面的了解。

之江省为华夏的一个省,地处华夏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闵省,西与赣州省、徽省相连,北与东方市和江南省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因江流曲折,称之江,省以江名。

之江省是华夏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特别是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各市。

而西部和南部相比较之下,比较欠发达。那里地形多山,多水,交通不便,特别是夏季多雨,经常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随后,陈宁动笔写了一篇《论之江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趋势》的论文。论文中全面阐述了之江目前经济的情况,提出工业发展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的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会受到国际市场的牵制太多,容易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波及,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自身产能,才能使经济健康的发展。又明确的指出在西部和南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的瓶颈就是交通的落后。虽然那里多山多水,交通的修建是比较有难度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西部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那里有山有水,风光秀丽,是时下流行原生态景观。而矿产资源,之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特别是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的开发会对西部南部的交通建设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嘛,西部和南部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交通建设的基础上,只有路通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旅客前去旅游,才会使山区的各类资源运出来,从而带动整个西南部的整体经济发展。

整篇论文洋洋洒洒二万多字,实事求是的摆出之江省目前的经济形势,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将来发展的瓶颈。写完之后,陈宁也每多想,一份寄给了老师吴正明,一份寄到了华夏经济杂志社。

没过多久,吴正明打来电话。

“陈宁,你的这篇论文我看了,写的很不错,你能站在全省的高度看问题,这很好。特别是你提出的国际经济和之江省的轻工业和制造加工业的关系。以前我们一直说,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会发生经济危机。我看那,那种社会主义经济只是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面上,而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而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就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不光是你们之江省,我看全国的经济都会受到冲击的。只有做到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会在将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为他国买单。

写的很不错,我看你到地方工作了一段时间,确实有进步。”吴正明对陈宁的论文大加褒扬,给了很高的评价。

陈宁听到老师的表扬,在电话里谦虚地说到:“这都是老师教导的成果,没有老师悉心的培养,哪有我今天呀。”也顺便拍了拍吴正明的马屁。

“呵呵,你小子也学会拍马屁了,好了我还要开个会,挂了。”吴正明笑着挂上了电话。

半个月以后,《华夏经济》全文刊登了陈宁的论文,还加上了编者按。编者按指出,将来不光是之江省,全国的经济都会面临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且也指出由小见大,华夏的经济目前也是东部发展迅速,而广大的西部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全国的大部分贫困地区都集中在西部,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应该引起重视。

周长平放下手中的《华夏经济》,他刚才读完了整篇文章,文章写的好啊,十分准确的指出了之江经济将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可行。

在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个作者陈宁对之江的经济是极为了解的。这个陈宁会不会就是自己在燕大的同学吴正明介绍来的那个博士研究生。想到这里,周长平拨通了吴正明的电话。

周长平今年四十八岁,是之江省委副书记,负责党群工作。最近中央党代会刚刚闭幕,省委书记蔡荣当选为新一届政治局委员,过段时间肯定要调到更高的领导岗位,而省长柴清远,岁数已经六十多了,明年人代会后肯定要退休。在中央党代会结束后,在京的老爷子打来电话,告诉他要做好在之江长期工作的准备。周长平知道作为省委排名第三的副书记,极有可能在年底接替蔡荣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老同学,听说你要进步了,怎么样,什么时候回京呀?”电话一接通,就传来吴正明爽朗的声音。

周长平和吴正明是燕大第一批经济系的同学。周正平的父亲重返了领导岗位,周正平也从下放的农村考入了燕大。在燕大时跟出身贫寒的吴正明十分投缘,两人的关系非常好。连吴正明和张幼英也是周长平撮合的。周长平的父亲和张幼英的父亲是老战友,又住在一个大院,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把张幼英介绍给了吴正明。

“中央还没有正式定,你老兄最近怎么样?还忙吗?”周长平笑着说道。

“我,老样子,教书育人嘛。你今天打电话来是不是为了华夏经济上的那篇《论之江经济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趋势》的文章吧。”

“是的,这么说这个作者陈宁就是你的得意高足咯。”

“怎么样?写的不错吧。”

“写的确实不错,不愧是华夏经济权威的学生,想不到没一个刚才学校出来,没工作多久的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提出的那些建议,很多都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加以实施,确实难得。”周长平评价很高。

“我把我这个学生推荐到你们之江省,怎么样,不错吧。”吴正明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

“不错,你这个学生,过段时间我想把他调到我身边来,也好帮帮我。”周长平动了惜才之心,到了年底,真的出任省委书记,主持领导全省的工作,确实需要一个懂经济的秘书,而且这个陈宁又是自己老朋友的学生,放心。

“原来,我打算让他在政研室多学习学习,现在人既然在你老兄的手底下,你就看着安排吧。”吴正明很高兴,自己的学生能被周长平认可。

吴正明挂上电话后,想了想,随即给陈宁打了个电话。

“陈宁啊,这段时间你要多加强学习,特别是之江目前的情况,你要加以注意。过段时间,你可能要换一个工作岗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还是那句话: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陈宁有点摸不着头脑,换个工作岗位,换到哪里老师又没说,自己又不好问,只得答道:“知道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