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御驾亲征(十六)(1 / 1)

更新时间:2012-04-20

在倭仁的一通长篇大论之后,载淳出人意料的并没有被激怒,而是表现得很是谦逊,但最后却话锋一转,居然要倭仁去江宁城中去教化长毛逆匪。

倭仁听被载淳的说话,当时就愣在当地,没有一句话可说,只是不知是被气得还是被羞臊的,满脸通红。

而载淳却微笑的看着倭仁,等着倭仁的回答。而倭仁却一直没有回答。此时厅中的气氛就有些紧张起来,载淳也渐渐的收起了笑容。

大概过了得有一刻钟,载淳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怎么,倭大人要抗旨不遵吗?还是觉得圣人之言也教化不了那些个长毛逆匪呢?”

倭仁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早就没了来时的满满信心,额头也见汗了,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载淳这一手也够绝的,如果倭仁接了圣旨,进入江宁城那是必死无疑的,要是不接圣旨,那就是抗旨不遵,是死罪,要是说圣人之言教化不了长毛逆匪,那就是欺君之罪,反正是没有一条活路。

载淳又愤愤的说道:“我大清能到如此地步,全拜你这等腐儒所赐。何为圣人?圣人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心。林文忠公有言,海内百川,有容乃大。何为海纳百川?何为有容乃大。只有吸纳万千河流,才能成其为大海。有容,德乃大。

而尔等腐儒却歪圣人之意,还自以为得真谛,当日英法联军进北京城之时,尔等为何都不言语,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怎么不见你等去教化,那时你们都去哪里去了。当初长毛逆匪兵犯直隶,你等又去了何处。

现在见朕已将江南大局掌控住,你等又跳了出来,指东说西,你等可知当日安庆一战,众将士身冒矢石,奋勇向前,那一战何其的惨烈,我大清一万八千多大好男儿就此丧生于城下,如今这大好的局面都是众将士的鲜血换来的。

当日朕率新军初来之时,江南、江北两座大营何等的残破,那时为何未见尔等放过一词。众位爱卿都以见到新军火器之犀利,当日在六合城下,朕之新军五千将士抵挡住了长毛逆匪十万大军五日夜的攻打,你可知这是为何。

尔还和朕说什么兵者,尔对兵又有多少了解,可士兵们想要的是什么?可知英法联军来犯之时他们的想法吗?你可知封狼居胥的荣光,可知败明犯为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壮

西洋之人强于火器,而我大清自道光年间开始与之对敌,就缕偿败绩,顾朕才要效仿西洋,成立火器之兵,然尔等却再三阻挠,今可见火器之利否。

然我堂堂炎黄子孙,又怎能仰他人鼻息而存。顾朕才要兴百学,再承那百家争鸣之势,也只有在竞争之中,儒学才能发展,才不至于毁在尔等只知偏颇教义的腐儒之手。

你等岂不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大清现在外敌环视,再不变,朕就要做这*了。朕欲行那强国之举,尔你等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挠于朕,尔等居心何在,其心皆可诛。

朕念你年岁已大,不再追究此事,还是上书仡老致仕,回籍含饴弄孙去吧。”

得,载淳一句话,让倭仁退休了。此时的倭仁满脸的落寞,顿时就显得苍老了许多,步履蹒跚的走出了大厅。

此时厅中的众位大臣也对载淳的大志与决心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对载淳的手段也都有些发怵,三言两语之间,就将一位军机大臣给打发走了。

载淳在解决完倭仁之后,心中的闷气终于吐了出来。随后载淳又说道:吉甫,你在军机处已经历练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朕看也差不多了,正好香港岛也已经回归我大清,就将香港与九龙并为香港府吧,吉甫就先去哪里做香港知府。

吉甫不要小看了此地,英吉利早已视香港和九龙两地为他们囊中之物,在那里经营多年,是想做为入我大清的立足点,也着实经营的不错,他们在那建立了一座港口,叫维多利亚港,也是一处军事要地。日后朕会有大用,所以吉甫不要掉以轻心。

同时那里还有不少英吉利投建的工厂,你过去之后要尽量将他们挽留下来,由其是那些技术人员,实在不行咱们就买下来,也不能让他们迁走,朕同时出会让额尔金公使出面帮忙的。

香港的地方不大,所以那里的居民主要以做工为主,吉甫的重点就是将那里的工厂管理好,同时也可以鼓励那些西洋人来内地建厂,朕在几个开放城市都划出了开发区,是专们让商人们在那里建工厂的,这样就更便于我们管理。

吉甫也要对西洋人的习惯多了解一些,同时对工厂的性质也多了解一些,可按工厂的不同类别,进行分域建设。比如说练钢厂如果和织布厂相邻,那么织布的布肯定会炼钢厂的黑烟熏脏的,如此等等的事情,都要用心去钻研,里面的学问可也是不少的。

朕之所以如此鼓励商人及建工厂,一时为农闲的百姓找些生计,二是可以为大清带来丰厚的税收。朕就可以慢慢的这些银钱投入到大清子民的教育上,使大清万万子民都是知书达礼之人,都有一技之人,都有饱饭吃,那时还会有人再造反吗?朕还会一点点的减少农户的税收,使百姓生计不再艰难。

而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只有这样,诸强才不会再觑视我大清,只有我们不断的强大,就不会再有人来惹我们。

这就是朕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你们都有心助朕,朕也将朕的想法全都告诉你们,只有我们君臣齐心,才能撼动天地。”

在厅中的众位大臣,此时才明白这位小皇帝心中的大志,众臣听了载淳的豪壮之语,也都有些热血沸腾。

都跪了下来,齐声道:“臣等必辅皇上完此大志。”

同治二年六月,载淳令倭仁仡老致仕及两人的一番言语迅速传开,有说载淳行事过分的,有说倭仁倚老卖老的,有说倭仁不懂事的,皇上已经躲到江南之地来平叛了,你还追了过来。

虽然对此说法不一,但更多关注的还是载淳说倭仁的那一番话,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反思。

同时在朝堂之上,也震慑住了想借载淳出名的人,铮臣可不是那么好做的,现在是大清朝,可不是大宋朝,弄不好是会没了小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