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家堡内制长弓(2 / 2)

相对比工艺复杂的军用弓矢,长弓制造简单,而且射程更佳,成本更低。

要知道,古语云“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这就是说,按照古法,要想制造一柄合适的弓箭,必须在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之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

这样产出的弓矢,等闲军卒根本用不起,只有骑马的将领才有资格用。

李贤想给麾下大规陌备弓矢,自然不能用古法,那样的话耗时耗力,猴年马月也装备不齐。

可若是采用长弓的话,结果自然不同。

根据资料贴上的记载,长弓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步,这个距离远远超过了汉时的制式军弓。

射程越长,打击范围越广,两军对阵,每一轮箭雨的打击抛射都显得至关重要。

若是有数量足够的长弓手,几轮箭雨就能把敌人射的士气全无。

收敛了纷飞了思绪,李贤笑道:“我在书上看了一个法子,可以用榆木、桑木来制作弓矢,谁愿意动手试试?”

几个匠工面面相觑,他们想不到李县尉竟然还懂得制弓!

“我来吧”,其他几人发愣的功夫,红脸的匠工已经应诺下来。

李贤微微颌首,制弓的榆木、桑木早已经寻了过来。

多数榆木是从乡民手中收购来的,树木砍伐的很是齐整,丢在阴冷的地方早已经超过了一年。

这样的木材用来制弓效果最佳。

一棵酒坛粗细的榆木大概可以取出十多个弓背用材,李贤按照记忆中的印象,让匠工在榆木上取出了两百六十多个弓背材料。

材料准备妥当之后,接下来就是慢工细活了,木匠须得对木料进行深加工。

按照李贤的要求,匠工必须用刨子将木料的两头挖成八边形,这两个八边形必须保持齐整,不能有任何瑕疵。

红脸的匠工紧张的额头出汗,毕竟是第一张弓,如果失败了,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好在匠工技艺精湛,没多久,木料就达到了李贤的要求。

满意地摩挲了一番,李贤弯曲了弓背,尝试了一番力道。

榆木毕竟不是机械化作业产出的作品,它们天然长成,每一段的密度材质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匠工把硬度较大的一头修改的和另一端完全匹配。

只有弓背上下的硬度相同,才能确保弓矢的准头,如若不然,成型后的长弓只能是一张废弓,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弓背调修完毕过后,匠工又在两头挫出了放置弓弦的弦槽,一段深一些,另一端较浅。

又准备了小半柱香的功夫,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妥当了,李贤便开始“训弓”。

什么叫“训弓”?就是让弓背保持弯曲的弧度,定型。

汉朝的工艺就是把弓背放到慢火上烘烤,那样的话,对弓背损伤极大,不但削弱了弓背的使用寿命,无形中更减小了弓矢的抛射箭程。

李贤可不会犯这种错误,他让木匠制造出一个固定托架,将弓背按照自己想要的弧度卡在托架里。

每过半个时辰,换一道弦。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趁着训弓的空隙,李贤又让人寻来马筋、羊肠。

这些东西可不是吃的,而是用来做弓弦的。

红脸的匠工做起弓弦来得心应手,便是其他木匠也颇为熟稔。

两个多时辰过后,第一长长弓终于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