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是比较累人的,很快,温特就不想看了,不管是白描记录,还是和平程式的心灵记录,温特不是思想家,他只是一个要去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或者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按自己想法做事情的人。
在温特的眼里,这种描述,其实想要叙述在温特的心里,或者叙述在温特的思想里,只是写的时候,就表述成在温特的眼里,这个眼里含义就大了,这文字表述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表述,眼里,这种表述怎么能指代温特的内心呢?
只是想到用这样表述了,如果真的解释了,或者用了更加学术的表述,那样这篇小说就不是小说了,真的不像小说,那更像什么呢?不知晓,这是小说吧,或者就算是文字的组合,根本没有什么类型之分,就是文字表述而已。
这样说明,也真正是对的,只是文字的组合,而文字的组合,就是思想,就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述,文字组成了一个人的认知内心,而感觉如果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只是一种感觉,内心的感觉,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内心的感觉,永远都是属于个人的秘密,而且对于个人来说,那感觉也是一个秘密,产生了,无法分辨,识别出来,也就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了。
除了文字组合,那有意识的小说内容安排,或者故事描述,这算是什么?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对文字的应用,对感觉元素的应用,或者说在构建艺术,还是一直都是内心的表述,可能是对认知的辨识,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找到新的认知,也许是用别人的视觉去寻找新认知,因为毕竟在现实中,只凭借自己的视角找到的认知是有限的,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是实时反应的,无所感觉的,无法面临那种实时的感觉冲突,在别人的视角里面对一个冲突的认知,遭遇的困境。
而处理方式,这还真是属于写的人,并不是属于别人的,对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而写的人对这问题的处理方式,那只属于他自己的,由此,通过别人的视角去制造现实冲突,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更多的认知,而写出的处理方式,却实实在在属于写的人的。
也许也不能这样说,因为别人的视角冲突的场景,看到的问题,认知也许也不会和写的人那样的,都是写的人自己的认知,这样就比较清晰了,实际上都是属于写的人的认知,处理问题方式,寻找新的问题,新的冲突,新的认知。
只是采用了一种实现这项目的的方式,用了一种方式去实现这样的目的,这也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没有总结出来的,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并且总结整理出来,然后就指导自己按这样的方式继续做,更加清晰地去这样做,这种总结是好,还是坏?
对于写的人来说,真说不上来,就这样自然出现的,总结出来的,感觉出来后,就自然描述出来的,可以说是一种灵感出现后,就自然总结出来的,后面怎么做,也许并不会这样做,或者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清晰,后面写的人还是这样写着,他只是写着,只是描述着,只是思考着,只是继续,没有什么有意识地去按照那些规律来做。
这样总结出来是否好?写的人可能清晰了自己的运行状态,看的人可能清晰了写的人的状态,可能会模仿着去做,尝试着去学习。还有什么吗?这样总结出来,就变成了约束规则,变成了条条框框。
实际上,写的人从来没有按照这些条条框框来,或者是有意识地去按这些规则来,他只是在写,在思考,按着感觉在做,就这样非常简单,认知出现后,就自然成为写的人的一种认知,成为一种感觉成长在写的人内心中,只是写的人,一直都只是在写,在思考,按着感觉在描述。
说从来没有,这可能也是一个错误的表达,有时候有一个好的想法出来后,就像这些总结出来后,写的人就有意识地去尝试这样做了,就像各种手法的应用,只是尝试去应用了下,去感觉了下,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尝试去应用后,会有所收获的,确实,也一直都是正确的,确实都是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