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路(2 / 2)

这样想来,小说宽容地让我们的书有了一个暂时栖息之地,我们必须感谢其暂时的收留,哈哈,也许小说喜欢我们,喜欢我们成为他的知己,想必很多其他存在也会接纳这本书的,因为喜欢我们成为他的知己,o(^▽^)o。

果然知己难求啊,特别是灵魂上的知己,懂的那种知己,这书成为各种存在的灵魂知己了,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书有了自己的命运,暂且看着。

说道这个知己,恐怕主因是,我们去试了,去实践了,我们写了小说,写了诗歌,科技体验什么之类的,我们亲身感受了下,并且将亲身感受描述下来,而且又思考分析至深,想不成为他们的知己都不行。

去实践尝试,去追寻智慧,追寻智慧不是口头说说的,是通过实践亲身体验来做到的。我们在实践我们的信仰,这可能是主因吧,还有可能这信仰又是我们兴趣的,又带给我们认知,发现原因很多,后面选择继续下去,因为路走通了。

那除了构建出这本书,我们还构建出其他很多东西,都写入书中,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成就吧,现实中我们也完成的不错,这里比较舒服,不压抑,速度进程也快,现实中还是稳步前进,阻碍担忧也多,不错了,毕竟都在慢慢前进了。

在速休息的时间里,都会去那个地下斗场。这样叙述好像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速的行动,而不是以速本身的视角叙述,旁观者的视角总是片段式的,总是不怎么详细的,读起来有大局观,却没有了细节,两者如何完美结合起来呢?可能是通过书中另外一个角色的视角叙述,是这样的,看起来都是在有意构建一个商品,而不是和我们这样进行的真实描述,商品确实也是有步骤复制出来的,不像唯一的艺术品那样,来源于一个唯一的灵感。

如果不是构建出来的,那就是自己本身就是沉浸在这个主角的幻觉世界里面,是自己的想要,只是借了主角的名字,那他真的是活在自己的幻觉世界里面,或者是一种自己虚幻的感觉世界里面,也不能说是一种悲哀,这世界允许这样的存在,不进入现实真实的世界里面,形成这样的状况,可能有很多原因吧,主因可能是总是看这样的书籍,导致自己整个感觉关注点都在那个幻觉世界里面,除非现实发生了什么,让其走出,否则可能就这样过了一生,在感觉构建的梦中。

在现实中,感觉也是有三个视角的,旁观者和体验者,融入者,作为旁观者,这个现实世界其实和虚幻世界是一样的,在他的眼里。体验者算是清醒者,体验现实,并不融入现实。

在别人看来,在现实存在的都是融入者。在自己看来,如果有自己的视角,也就是觉醒者,可以有旁观者,体验者,融入者区分,当然里面都有程度的深浅之分,这就是个人感觉的神奇之处。

我们现在的视角,写书的视角就是旁观者,观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感觉体验之类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完全科学视角。但是总是人类这种生物,脱离不了融入者,和体验者的身份。

不做融入者,是很危险的,就是思想运行一时把握不好,就会疯掉,或者做出其他不好的行为。作为融入者,是没有这些视角的,是无感地在做自己的事情,是无感地做,陷入自己感觉的疯狂中,这只是外人看到的,实际上他自己根本不会知道,他只是在做。

认识到这些后,我们将要如何选择呢?认知只是为了做选择做准备的,不会是为了认知而认知的,有些认知是目前用不起来,有些认知是用的起来的,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做选择的。

我们在这个认知选择上确实陷入了难题中,还是按现实我们现在的状态来,应该是会有影响的,让我们对我们自己更加了解,对现实更清楚,对我们自己的感觉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