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诸葛亮的巧言善辩(2 / 2)

“汝当劝其罢兵修和,化干戈为玉帛。”</p>

“而不是如眼下这般陈兵两岸,如此咄咄逼人实在不美!”</p>

说着,诸葛亮甚至一脸感慨道:</p>

“昔日我主辞别司马军师,非亮之意。”</p>

“实乃我主念及荆州人心局势,迫不得已。”</p>

“而今司马军师身显名扬。”</p>

“既不思往日旧主情谊,以报我主昔日滴水之恩。”</p>

“难道愿见两方再起刀兵,血染大江两岸?”</p>

“莫不是司马军师有意行忘恩负义之举,手刃旧主于道中?”</p>

“抑或汝内心深处,竟渴望逼旧主至绝境?”</p>

诸葛亮此时字字珠玑,句句如箭。</p>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p>

反击之迅速,攻势之凌厉。</p>

言语犹如利剑寒光一闪,直指人心深处,令人叹服。</p>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智斗中。</p>

每一个句都是对智慧与勇气的考验。</p>

而诸葛亮,无疑是这种诡辩游戏中最出色的玩家。</p>

在这个以纲常伦理为主的时代。</p>

以天地君亲师为尊卑次序的世道。</p>

司马德若是敢亲口承认诸葛亮的话。</p>

只怕转瞬间,便会引来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p>

诚然,他或能借由刘备薄情寡义。</p>

万金买凶之事来作为辩驳。</p>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p>

此刻争论刘备到底够不够道德已不再重要。</p>

因为,在这崇尚忠孝仁义的时代。</p>

任何漠视忠义的辩论,都是站不住脚的。</p>

他毕竟曾经是刘备帐下谋士,毕竟曾奉刘备为主公。</p>

即便在此事上辩得过诸葛亮,也终归显得苍白无力。</p>

反而暴露出自身的气量不足。</p>

再者,今日之局,他岂会仅仅只备下一招?</p>

所以对于诸葛亮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心理质问。</p>

司马德也只是付之一笑。</p>

“呵呵呵,孔明兄言之有理。”</p>

“此前,我对汝昔日于江东舌战群儒之事,尚怀有几分疑虑。”</p>

“今日看来……兄台实乃能言善辩之士。”</p>

“即便是昔日春秋之时游走各国的纵横策士。”</p>

“其辩才恐怕也难及孔明兄三分。”</p>

司马德说着他瞥向一旁的鲁肃。</p>

见其此时目光闪烁着复杂的情绪。</p>

也是刻意展露一抹“歉意”道:</p>

“子敬先生,昔日面对伯符借粮之请,慷慨解囊。”</p>

“数仓之粟,一诺千金。”</p>

“此等器量,又岂是凡俗所能度量?”</p>

“两位高义,在下诚服。”</p>

“适才之言乃是我不慎失语,万望海涵。”</p>

言罢,司马德也是朝二人拱了拱手。</p>

显得有些谦逊有礼,言辞恳切。</p>

而这一番说辞,越让鲁肃心中对司马德又多了几分敬畏。</p>

身为这个时代的智者,鲁肃深知他哪里是什么失言?</p>

分明是有意布下离间他与诸葛亮的棋子。</p>

只是,无论是他鲁肃,亦或是之前的周瑜。</p>

对刘备诸葛亮之前的种种算计。</p>

虽洞若观火,却默契地选择了沉默。</p>

因为他们明白,一旦破坏了政治平衡。</p>

只会让远遁北方的曹操坐收渔翁之利。</p>

而孙刘两家将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p>

而此时面对司马德的挑拨,鲁肃面色坦然。</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