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野心(2 / 2)

“快,召集各地都指挥使,让他们前来见我。”

在整个天南行都司,最大的官,就是天南将军,李定国,他拥有着直辖五千大军。

但同时,各大绿洲则由指挥使驻扎,麾下兵马五百至一千不等,负责整个绿洲的军队。

当然,天南行都司并不是军政一体,而是由文官的充任治理,受到天南将军的直接管辖。

知府、知县,都是由本地,或者朝廷派遣的文官治理,也算是一种分享权利给精英,将其融入大明的举措。

效果自然很好。

因为通商了缘故,曾经的丝绸之路,再次迸发出光彩,商队慢慢的增多,导致财政逐步恢复。

战争的消弥,则让农业开始恢复,粮食源源不断的被囤积。

如此以来,在去年,李定国就下令,直接招募三万名本地士兵入伍,进行操练,使之成为大明军队的一部分。

随后,甘肃又调动万人入彊,让整个天南行都司的兵马总数,超过了六万。

这也多亏了各地的指挥使,分散性的融合、操练,从而消化了这三万新兵。

十五个指挥使,从大小不同的绿洲奔赴而来,一个个风尘仆仆,但却毫无怨言。

在高一功走后,李定国的威望最高,没有人敢反对他。

李定国则瞥了一眼众人,对许多人都狼狈样并不在意,反而沉声道:

“我知道诸位很辛苦,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朝廷不会忘记咱们,陛下更不会,所有的付出,已经要结果了。”

“即今日起,我将要检查你们的练兵成果……”

于是,在这个夏天,整个南江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练兵行动,可谓是把卫拉特蒙古诸部吓得不轻。

胆颤心惊了月余,南疆传出消息,将要对阿布杜拉汗赶尽杀绝,彻底消除隐患,这才让他们松了口气。

而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最胆颤心惊的,则是漠北蒙古诸部,以及贝加尔湖畔的满清。

喀尔喀蒙古三部一直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曾经向漠南伸手也被满清打回,如今胸无大志。

可当他们听说大明的皇帝在木兰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觐见活动,漠南诸部都要参与。

三部自然不肯去,只能派遣子嗣前去觐见。

捞了三个郡王爵回来,也算是不亏。

但对于贝加尔湖畔的满清来说,这是时隔多年,再一次收到明人的消息。

在贝加尔湖地区,满清建立了新城——奉京。

同时,奉京府也正式成立。

以贝加尔湖为中心,方圆上千里的土地,都被收入囊中,成为了大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年为了收揽军心,民心,大半的布里亚特蒙古人都被贬为奴隶,给予了八旗。

牧场自然不必提,也是王公贵族们的囊中之物。

而这几年来,顺治励精图治,任用洪承畴为大将,对贝加尔地区大肆横扫了一番,不断地征服扩张。

同时,他任用那些汉人进行治民,屯田,很快就取得了效果。

第一年获得了丰收,勉强填饱了肚子,度过了饥荒。

第二年,更多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农奴达到了两万人,耕地也达到了万顷。

第三年,耕地规模更是到了十万顷,而农奴则超过了十万。

但此时已经到了极限。

贝加尔湖畔的肥沃土地尽数化为了耕田,但产量却并不高。

亩产不过百斤,而且还要耕一休二,每年的产量只能维持温饱。

对于近五十万的奉京府来说,这已经达到了极限。

顺治的年岁,也跨越至十九岁,婚配已经六年,子嗣数位

而此时,离开盛京已经超过了五年。

在这个时代,几乎已经是半代人的时间了。

顺治也感觉记忆久远了。

对于北京的那种皇宫,他此时的印象极其模糊。

至于盛京,竟然也开始渐渐淡漠,只记得具体的轮廓了……

不知不觉,离开辽东许久了——

“阿玛,阿玛——”

几个皇子在草地上肆无忌惮地玩耍,几个嬷嬷照看着,也不为意,待见到这几位跑向沉思的皇帝时,一个个吓得脸色煞白。

顺治则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对于其活泼的样子颇为满意:“去玩吧,阿玛有事呢!”

这会儿的工夫,侍卫就已经站在远处等候了。

“什么事?”

“内阁大臣们求见。”侍卫低头道:“明人在漠南召开大会,声势浩大。”

“嗯!”顺治点点头,将皮袄收拢。

这才八月,就已经如同初冬了,想必在南方此时已然是盛夏,他这时竟然已经习惯了。

很快,内阁大臣们的身影就出现了。

为首的自然就是首辅范文程,然后就是劳苦功高的洪承畴,之后则是宁完我。

而功勋武将中,则是济尔哈朗,鳌拜、勒克德浑三人,他们功勋卓著,联合起来可以直接压制文臣。

经过前几年的分田、分奴后,八旗贵族们的实力大幅度恢复,兵力虽然不多,但土地和财富却直线上升。

但由于皇帝的偏帮,让内阁权势能够与这群八旗主们抗衡。

“陛下,从车臣汗那里得来消息,明军大封蒙古贵胄,重新设立蒙古封爵体系,似乎有一统蒙古之心。”

范文程忧心道:“喀尔喀蒙古诸部,绝对不是明人的对手。”

而这时,济尔哈朗却昂首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如今咱们跟罗刹人合作,弄到了不少的火枪和火药,足以对付喀尔喀诸部,这时候正需要出击——”

“没错,直接拿下就好了——”

几个八旗勋贵纷纷点个头,表示认可。

在贝加尔湖土地被拿下殆尽后,喀尔喀蒙古自然是八旗们的下一顿盘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