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封王之弊(1 / 2)

郑氏与阮氏的目的一样:赶走明人。

所以在某些时候,不排除其与阮氏联合,亦或者假道灭虢。

“尽快的将阮氏灭掉,不让郑氏有时间反应过来。”

朱静果断道:“到时候,就能以灵河为界,暂时与其南北对峙。”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

只是首相刘观依旧疑惑道:“顺化距离灵河不过百里,咱们若是自南向北而去,怕是等兵临顺化时,北郑就已经抵达了。”

“到了生死关头,不排除阮氏投降北郑的嫌疑。”

此时的阮氏,占据十五府之二的广南、广治两府,所以也被经常称作广南国。

安南的红河平原开发了上千年,所以其境况就是,越往北越发达。

即使其占据的二府面积,足其北方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和经济却远远不如。

所以顺化作为国都,靠近灵河,也是某种君主守国门,不得不为之。

次相毛复也表示赞同:“凡事就怕万一,一旦北郑渔翁得利,可就不妙。”

这时,就连朱静都不得不承认,这番话说的是极有道理。

即使以快打慢,但仍旧挡不住郑氏南下的步伐。

要知道,北郑可是有十万大军,且都是常备军,其实力不可同而语。

秦王则犹豫片刻,直接道:“我觉得,可以效仿当年朝鲜时。”

“敬国公(吴三桂)南下汉城,就是乘坐船只绕道,直接在仁川登陆,神兵天将一般抵达汉城。”

“咱们也能这样,借用朝廷的水师,直接转运数百里,抵达顺化城下。”

“殿下所言甚是。”朱静不得不赞叹道:“派一支兵马突袭顺化后,把守灵河,而剩下的一只兵马,则一路从占城北上,拿下广南府。”

这下,对于如此提议,众人都表示了认同。

不过,在其间,毛复则说,莫氏占据高平,虽然兵力不多,只是苟延残喘,但到底也是一份助力。

“例如楚汉相争时的梁王彭越,只要经常骚扰,就能让项羽无法尽全力出兵,顾此失彼。”

“只要莫氏拖延郑氏兵马,不是其南下,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首相刘观也附和道:“宣光府武公悳,也能勾连,以为助力。”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秦国的出兵细则,就已经慢慢的勾勒出来。

即,在两个月后,十一月初,秦国出兵一万,五千军乘坐海船直达顺化,另五千人则从占城北上。

安南的旱季,一般在十月至来年的四月之间,这是最适合出兵的时候不需要磅礴大雨,也不需要担心什么蚂蝗雨,蛇虫乱行等状况。

计策定下,立马就有使臣从广西,抵达了高平府,找到了国主莫元清。

对于明使的抵达,后者惊喜过望,喜极而泣:“大明终究没有忘记咱们——”

虽然早在1597年,明朝就承认后黎政权,也就是郑氏把控的后黎王朝,但明朝仍然承认封给莫氏的安南都统使。

这样一来,整个安南就有两个政权。

莫氏政权也有了底气反抗,虽然,屡战屡败,但其最后都能逃到广西龙州养精蓄锐。

1598年,十二月,明朝派人谕知黎郑政权,令许莫敬恭安插太原、高平地方,标志莫氏高平政权成立。

显然,万历朝廷也相当了解安南国内形势,只是因势利导促成高平政权成立,也完成了明朝“不拒黎,亦不拒莫”,使之互相牵制的对安南政策。

如此,两相争之,明朝自然从中渔利,再不济也能让广西边境安宁。

后来,高平政权之所以瓦解,主要是莫氏参与了三藩之乱,导致清朝恼怒,让黎朝无所顾忌。

最后广西巡抚,甚至把逃到龙州的莫氏一族,都交给了郑氏处置。

此时,高平的莫元清,对于明朝这样的后路,自然是珍惜莫名。

使臣也不甘含糊,直接道:“贵国虽小,但也是一府之地,兵数万,对于黎朝也能反击一二。”

“如今这些年来,苟延残喘,朝廷很失望啊。”

“贵使何出此言?”莫元清惊了,忙不迭的拱手行礼,神色为之动容,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贵国之所以安居高平,一来是朝廷旨意,二来则是黎国人心未附。”

“如果贵国依旧蜗居高平,长此以往,怕是安南百姓,也是会忘记莫氏了。”

“要知道,在大明朝的礼部,你们莫氏可是与李氏一样,都是安南都统,虽然地方不一样,但却没有高低之分。”

莫元清大受鼓舞,他抬头,诉苦道:“我何尝不想出兵南下,只是军队士气不再,怕不是郑氏之敌。”

使臣心中暗骂,果然还是有心眼。

他受了安排,知晓便宜行事,咬着牙道:“朝廷可只用与你一万银圆,但莫氏必须在十一月初,出兵南下,最起码要一万人——”

虽然弄不懂明朝为何让其出兵,但莫元清捞得好处,欣喜莫名,转眼就同意了。

占据高平时,莫元清向明朝每年进贡,并奏:“徧方褊小,嗣后请免贡献。”

皇帝只能允之。

虽然地方狭小,莫氏在高平的财政十分拮据,却丝毫没有节俭,大肆挥耗,修建宫殿庙宇,可谓是奢靡。

小小的高平府,造反派不少。

若不是明朝支持,其早就崩溃了。

一万块银圆看起来不多,但对于莫氏政权了来说,足以支用大半年了。

此时,宣光府,镇守此处的武公悳,也受到使臣的暗访。

秦国为了让其出兵,许下了三千块银圆的价格。

后者心动不已,连忙应下。

时机显然成熟。

此时,顺化。

广南国主阮福濒,其自称阳郡公。

此时的他,在王宫中享受着富贵美人,忽然就有人奏报:

“占城的明人磨刀霍霍,似乎有出兵之象。”

这一下,小小的顺化城,瞬间躁动起来。

“明人重回大越,广南危矣——”

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此等言语,让人惶恐难熬。

安南百姓,无论是朝廷,亦或者明间,都自称为大越,而非所谓的安南。

对于明朝,更是视为他国,畏惧又敌视。

因为黎朝,就是在推翻明朝的基础上建立的。

广南的阮氏,虽然建立官制,礼仪,但明面上却还是黎朝的官,在这方面还是等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