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即位后,朝局不稳,三藩未平,短期内无法倾尽全力打击罗莎势力。自康熙帝二十九年时,噶尔丹就勾结罗莎势力反叛大清,数次侵扰,引起了康熙帝对罗莎人的警觉,就已有意地收容漠北蒙古的通晓俄语卡尔梅克人,做到知彼知己,决战必胜。
而从康熙五年开始,清政府开始和罗莎人展开谈判,康熙皇帝还主动给沙皇写信,多次呼吁对方停止侵略,但罗莎人置若罔闻依然如故。
在康熙九年,罗莎使团来到北京,要求清朝低头认输,并主动开放通商城市,态度桀骜不驯、嚣张蛮横。康熙帝本着仁义待客以收服外夷的初衷,热情款待这些夷族来使。
然而,大清诚心诚意的做法,却让沙俄认为大清朝软柿子软弱可欺,态度变得更加蛮横。康熙十四年,沙俄使团再次来到京师,要求大清允许两国互市,更蛮横无理地要求大清每年提供四万两白银和许多货物,作为和沙俄货物交易的贸易本金。
这些厚颜无礼要求,让康熙皇帝大为光火,中俄之战争已避无可避,康熙开始不动声色地暗中积极备战。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将宁古塔将军衙门迁移至吉林乌喇,在这里依江建城、练兵造船,作为日后反击沙俄的前线根据地。
此后几年,清王朝倾全力平定三藩之乱,而罗莎国侵略活动亦愈发频繁,但康熙帝无暇北顾,到三藩之乱结束,康熙帝终于少了心腹之患,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净利落和罗刹国干上一场。
康熙二十二年,清军在黑龙江古城上筑起瑷珲城,并驻扎十五佐领军队,并配备了红衣大炮和战船。第二年,康熙皇帝增派十六佐领官兵抵达瑷珲城,并从全国调集性能优越的火炮和大量粮秣辎重,瑷珲城粮草足够官兵消耗三年之久。
与此同时,康熙帝令黑龙江将军不断以狩猎名义派出小队斥候深入北境,对罗莎人兵力部署情况详细深入侦查。康熙二十四年,著名将领萨布素提出攻占雅克萨计划,康熙帝予以批准,又从北方诸省调来八旗兵勇和福建藤牌兵共三千人,作为反击侵略后备援军。
直到这时,康熙帝依然先礼后兵,再次致信沙皇劝其退兵,但仍遭对方无视。康熙帝当即派兵向沙俄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萨布素率军兵出瑷珲城,六月初就迫使雅克萨城罗莎人投降,七百多人被遣返回俄国,而其中四十多人投降大清后不愿回国,后来加入了康熙帝的近卫军团,这就是白俄佐领建立之始。
按照康熙帝命令,清军毁掉雅克萨城后撤退到瑷珲城附近屯兵。但萨布素等人并没有在雅克萨城附近设立岗哨,清军撤离不久,沙皇就派遣五百名罗莎兵重返雅克萨,并陆续增派援军,继续在当地盘踞。
第二年五月,萨布素再次派兵围困雅克萨城,经过近半年消耗战,终于在康熙二十五年冬天迫使俄国人投降。这场围城战,沙俄八百多人战死,最后只剩下一百多名官兵出城投降。
而在康熙帝集中打击沙俄侵略者时,西北部准格尔部噶尔丹不断挑事,噶尔丹搅乱蒙古各部,已成心腹大患。此时大清军队没法乘胜追击持续扩大战果,就和对方展开停战谈判。而此时沙俄正在欧洲大陆为争夺芬兰和瑞典大战,也无法和大清长期消耗,沙皇为保住雅克萨城剩余的一百多名罗莎兵,被迫接受和谈建议。
因此,大清在节节胜利情势下,没对沙俄赶尽杀绝,而是主动议和,一是出于大国气度,更是为保证大清内部局势稳定。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缔结了《尼布楚条约》,暂时划定两国部分边界,部分地区留待以后再议。
到了雍正朝时,《恰克图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相继签订,历一甲子之功才相继勘定与沙俄西部、北部和东部疆界。
而与沙俄历次战争,历次被俘后自愿投诚白俄人与原来通晓俄语的漠北蒙古卡尔梅克人组成一个佐领的百人小队,编入镶黄旗,加入了康熙大帝的亲兵卫队,这也是俄罗斯佐领由来,他们就被安置在东直门胡家园附近。
大清朝就改修了东城一座青庙殿宇作罗莎人礼拜之处,而这座教堂被顺天府人给取了个古怪名字罗刹庙。
阿波听完摊主讲完这些罗莎人典故,气得用手拍了一下桌子,破口骂道:“这不安分的噶尔丹就是个搅屎棍子!打个罗莎人也打不痛快!”
哥两个喝下一碗豆汁后意犹未尽,就又让摊主盛了两碗,正要低头饮用,突然甜软的声音说道:“两位小哥,我能和你们坐在一张桌子吗?”
巽儿阿波一抬头,吆喝!原来是位金发碧眼的异族姑娘玉立侧旁,见这姑娘穿着淡绿色的纱衣,肌肤胜雪,金丝缎带系着满头金丝波浪披肩长卷发,长长睫毛下一双碧蓝色眼眸如同两汪深潭,高挺鼻梁,她眨动着长长睫毛对二人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