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母后孝顺恭谨、英明神武的皇儿!</p>
皇儿,你外公魏王和二位舅舅皆已多次向本宫进言,都疑惑于你和蓁儿年已十五、十六岁仍不成婚。</p>
皇儿即已应允,母后这就放心了。”</p>
符太后次日即传旨下去,将皇帝柴宗训和符蓁蓁的大婚,定在了一个多月后的黄道吉日八月十六日,届时气候亦凉爽宜人。</p>
大名府的符彦卿接旨后大喜,一家人心中的担忧尽去,乃大张旗鼓的精心准备起长孙女符蓁蓁赴京与皇帝柴宗训成亲的妆卤和陪嫁来。</p>
符彦卿自开熙四年放下节度使兵权、世镇大名府为王后,虽无何朝廷实职,但食邑万户,生活过得奢侈安逸。</p>
柴宗训见外公符彦卿意在由大舅符昭寿未来承继王位,乃对小舅符昭愿委以重用,于开熙五年七月,擢其为灵州刺史。</p>
并派龙骧军一军三万人兵力常驻灵州,以防备相邻的定难军和党项族。</p>
定难军是自唐末至宋初的党项割据势力,其最高首领是定难军节度使,来源已久。</p>
唐朝初年,党项人是生活在川西高原的游牧民族,处于部落制的原始社会晚期,各部落相对独立,部落酋长代代世袭。在一致对外时,部落酋长歃血为盟,共同御敌。</p>
党项人中人数最大的部落拓跋部也是最开明、文明程度最高的部落。唐玄宗时,党项人由于不堪吐蕃侵扰,各部落纷纷内迁,拓跋部首领拓跋守寂带领全部族众迁往陇东,这时候有些其他党项部落也纷纷跟随。</p>
归顺唐朝后,党项人每个部落首领都被封为刺史,拓跋部最大,首领被封都督,但实际上平时还是各自管理自己的部落。</p>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为了将党项人与吐蕃分开,下令党项人继续迁移,形成了陇东的东山部,宁夏平原的平夏部和衡山部,其中平夏部最大,这其中最大的氏族仍是拓跋氏。</p>
唐末黄巢起义,占领了唐都城长安,唐僖宗避难蜀地,在全国征召能够平叛的力量,党项人觉得自己世受唐朝皇恩,此时正是效力的机会,当然,也不排除党项首领想趁机而起的雄心。</p>
在平定黄巢起义的战斗中,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带来自己的兄弟及族众浴血奋战,寸寸山河寸寸血,拓跋思忠还战死在沙场,他们从黄巢起义军手中夺回了长安,恢复了唐王朝的统治。</p>
因其大功,唐僖宗策封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赐皇姓“李”,拥有统辖其他党项诸部的权力。</p>
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赋予拓跋部这么大的权力,这实际上使拓跋氏成为了整个党项人的首领,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p>
柴宗训此时,定难军节度使是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大周四个朝代的第六任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p>
为了拉拢势力,稳定边塞,这四个中原王朝的皇帝都对李彝殷封官加爵,李彝殷一律接受。</p>
形成了自李思恭到李彝殷,从唐末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大周五朝,中原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内乱频仍,党项人反而偏安一隅,得以不断发展壮大。</p>
柴宗训于显德六年十一月诛杀赵逆一党后,开熙元年,李彝殷遣使祝贺,向朝廷献马三百匹。</p>
柴宗训悦,加李彝殷太尉,仍为定难军节度使。</p>
柴宗训此时,定难军节度人口包含全部党项人及依附的汉人、其他民族,约有一百五十万人。</p>
符昭愿开熙五年(964年)就任灵州刺史后,年十九尚未有合适的婚配人选。</p>
李彝殷见这几年来,大周在皇帝柴宗训治下,日益强盛,为增进与大周皇朝的关系,嫁其幼女、素有艳名的李洙于皇亲国戚的符昭愿为妻。</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