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当大爷享受的!</p>
还有禁、厂、内,这三个前缀实在是太让人熟悉了。</p>
“侯爷,是我无能。但赵将军在军队中的威望甚高!我实在是无法劝动赵将军!”</p>
赵兴汉心中郁闷非常,后悔非常!</p>
凡是关键岗位,都要朱承武最终点头后才能任命,这一点是福安侯府的规矩。</p>
但刚刚才感受到朱承武的威势,明白自己没有反抗能力的赵兴汉不敢不配合。</p>
只要武道力量在手,赵兴汉、高要他们不忠诚了,朱承武完全能换一批忠诚的。</p>
在赵兴汉和高要迟迟不返回徐州城时,朱承武早就有的打算。</p>
首先问一问各地驻军,我们抽调后的空缺,他们招募士卒补上了没有?</p>
朱承武的话,让高要顿时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p>
朱承武养着这些士卒,只是为了壮大声势,打顺风仗,守卫地盘,维持秩序…</p>
朱承武的话,让高要一愣。</p>
有着赵兴汉免职在前,他们会明白之所以是赵兴业上位的原因的。</p>
打碎花瓶,这是一个梗。</p>
朱承武阻止了高要的躬身拜谢,如此说道。</p>
当朱承武预设高要忠诚时,哪怕高要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朱承武也能给高要找到解释的理由。</p>
三年,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p>
军改!</p>
过去,赵兴业的确比赵兴汉差之甚远。</p>
内卫负责原来内务处的主要职能,处理福安侯府内的杂事。禁卫负责护卫福安侯府。厂卫负责刺探情报和暗杀。</p>
就算遇到了突袭,扔下行囊、拿起兵器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p>
“是,侯爷!”</p>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我退敌进,人心不足蛇吞象?</p>
朱承武看不清高要和赵兴汉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有无高要故意放纵,坐等赵兴汉放错的意图在内。</p>
武者实力强,力气大,该自己背的就自己背。</p>
之后赵兴业也只能选择这三个职位中的其中之一。</p>
有一次,赵兴汉和赵士林产生矛盾,赵兴汉生气的砸碎了家中花瓶。</p>
他权势和地位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承武。</p>
但朱承武始终觉得这个比例太高了!</p>
军队是打仗的!</p>
人心,果然复杂!</p>
朱承武还是适合抓住“牛鼻子”后的粗放管理。</p>
崔荣纬变了,飘了。</p>
只要抓住了“牛鼻子”,就算一时不查,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去纠错!</p>
就如现在朱承武一言让赵兴汉的谋划尽成泡影一样。</p>
高要的解释固然说得过去,但高要和赵兴汉是竞争对手。</p>
所以朱承武要求福安侯府的战兵、辅兵比例稳定在1:1左右。</p>
这三年多来,赵兴业进步甚大。</p>
高要还想以对赵兴汉的调笑来岔开话题,躲过朱承武的问责。</p>
夏雨会成为内卫副总管,作为你任命的内卫总管副手,主管女官。”</p>
听见朱承武似乎要来真的,这三年多来,在福安侯府地位稳固、位高权重的赵兴汉终于慌了。</p>
除了正规战兵外,这次军改,辅兵,朱承武也没有放过。</p>
后来,不知怎得传了出来。</p>
实际上,赵兴汉很想拂袖而去,不配合赵兴业交接。</p>
只有经过这次军改临时统帅的历练,朱承武才好让他和军方的另外两位一流平起平坐。</p>
故此朱承武直接让赵兴汉赋闲在家,让这三位一流分别统领两军和一卫精锐底子。</p>
朱承武一旦不再给他放权,他辛苦积累的军士、精锐种子都会因为朱承武的一句话而沦为他人嫁衣。</p>
虽然朱承武前世古代,战兵和辅兵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2,多的甚至会达到1:5,1:10。</p>
同时,高哥儿你也要尽快将其他各个关键岗位上的候选人名单提交给我,待我同意后,一起公布。”</p>
如今的高要,变得更加在乎起权势地位力量来了。</p>
过去这些年来,赵兴汉一直把控着福安侯府的军事力量,现在更是已经有了尾大难掉,不听命令的趋势。</p>
高要低头,诚惶诚恐的解释道。</p>
“高总管,你们内务处的力量是太过单薄了!</p>
这样吧!</p>
内务处进行扩编!</p>
在原本内侍的基础上,再增设一卫禁卫、一卫厂卫。</p>
“兴业将军,你与兴汉将军做好交接,安置好这六万战兵、六万五千辅兵。</p>
故此,朱承武决定将赵兴汉的权力进行拆分。</p>
毕竟,福安侯府军方的含赵量不低。</p>
朱承武也不明白高要为何会变,他改变的诱因又是什么?高要要权势地位力量又有何用?</p>
对高要、赵兴汉等人的改变,朱承武只能用“这个世界上果然只有改变是永恒不变的”来说服自己接受。</p>
最后更如高要预料,朱承武将这个机构交给了他管理。</p>
死士小队说是撤销了,实际上却是扩大为了禁卫和厂卫。</p>
这就导致,高要对朱承武极为了解,太知道如此应对朱承武了。</p>
或者说这三位一流之上的军方最高统帅就是朱承武自己。</p>
但谁知朱承武根本不理会高要嘴中之言,直接开始了主题。</p>
对高要,朱承武同样有气。</p>
如果有已经招募新士卒补上了空缺的,就算了。</p>
在一个月前,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赵兴业更是在一场攻坚战后有所感悟,成就了一流境界。</p>
因为赵兴汉收拢这些士卒的时间还太短,还没有在他们身上打下足够深的烙印。</p>
这个排面,直接拉满!</p>
这个权势,也是肉眼可见的盛!</p>
不枉高要一路上表面反对,暗中鼓动赵兴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现梦想,统领绝对精锐的机会就在眼前”“军权在手,就算是侯爷也要高看伱几分”…</p>
说完,朱承武并未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而是仔细观察起高要的表情来。</p>
当然朱承武之所以能这么爽快的接受麾下众人的改变,还是因为朱承武的依仗从来都不是他们。</p>
真正的攻坚,朱承武靠的是他自己和少部分武道强者,直接进行高层斩首。</p>
“是,侯爷!”</p>
将那部分老卒留在徐州城,以他们为骨干组建新军。</p>
不得不说,在应对朱承武问责这一点上,高要比赵兴汉更聪明。</p>
而且同为赵氏子弟,在赵兴汉“犯错”后,朱承武以赵兴业取代赵兴汉,更容易平稳过渡,对盟友赵氏和母后赵雨珊也更好交代。</p>
对高要的解释,朱承武没有认可,也没有不认可,只是深深的看了高要一眼。</p>
不得不说,高要真的对朱承武足够了解。</p>
在发现手下人的权势心越来越重,手下人越来越难以把控的时候,朱承武也果然如高要所料一般,开始设立和大明朝廷东厂、锦衣卫类似的机构。</p>
崔荣纬在变,赵兴汉在变,高要也在变…</p>
而且都以卫为名了,不扩充到数千人的规模,不是耽误了这个头衔吗?</p>
这个世界有着武道,武者吃得更多,要求更高…这个世界的战兵、辅兵比例更高,一般最低都会达到1:5。</p>
他那一丝不祥的预感,果然成为了现实。</p>
虽然高要不是那个导致福安侯府大部队延后回返的主因,但作为同行者,高要没有阻止住赵兴汉的不听命令,就是高要不可避免的减分项。</p>
禁卫、厂卫和内侍的内卫一起,并称为内务处三卫。</p>
这三位一流之上,不再设军方最高统帅。</p>
哪怕朱承武再放权,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免权还是牢牢把握在了手中的。</p>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两世记忆都在提醒朱承武,人事任免权极为重要,绝不可假手他人。</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