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典韦咬牙切齿磨着大铁戟,却乖巧不敢反抗,老董不免有些感叹:“唉……果然还是更喜欢他,曾经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呐。”</p>
典韦闻言,磨得更咬牙切齿了。</p>
蔡琰还沉浸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劣的思索中,对老董的分析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叔父所言不差,早先武帝征匈奴时, 亦是招募了大量的乌丸、鲜卑、羌人入伍,成为汉军骑兵的主要力量。”</p>
“同样的骑射技巧,再加上领先的武器装备,最终由千古名将霍嫖姚统领,才完成了对匈奴的打击,成就‘一汉当五胡’的神话。”</p>
说着拍了拍马背上的高桥鞍, 道:“但如今有了叔父这三件套,汉人训练一支劲骑时间便可快速缩短, 且战斗力更强!”</p>
“值此彻底攻守易势,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大汉煌煌天威,再不容异族窥伺冒犯!”</p>
一番话,听得老董热血沸腾。</p>
目光忍不住又瞟了眼蔡琰的胸,心中再一次感叹:侄女胸大不大还不清楚,胸襟却当真怀藏天下,比自己强多了。</p>
当下也豪气顿生,道:“单靠这三件套,还不足以支撑我大汉拓地千里, 令塞外异族汉化融合。”</p>
说着看向一旁的考工令, 道:“汝适才说, 军工厂的研发大有进展?”</p>
考工令脸上当即绽放出笑容,不假思索道:“得董事长指点, 此处的锻钢之法已突飞猛进,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恳请董事长考察检验!”</p>
“大批量生产?”</p>
一听这个,老董顿时忍不住笑了,骚包地对蔡琰作出一个请的姿势,道:“侄女,外面天冷,咱进去看看?”</p>
蔡琰白了他一眼。</p>
只不过这一眼,不知不觉已多了丝爱意的风情,最是美不胜收的人间好风景。</p>
甫一进去,她就被里面的场景吸引:这里应当是组建车间,无数工匠正在给兵器开刃,进行最后的检测,然后勒名于物。</p>
还有一些徒隶熟练地将弓弩、盔甲各配件组装起来,检测后同样勒名于物,最后交由一旁的士卒,送至外面的成品间。</p>
蔡琰娥眉轻蹙:这与想象中的锻造制作场景不一样。</p>
再进由士卒严加看管的一屋,里面的工匠便正对着兵刃淬火,其他工匠有的鞣制弓弦、有的削制弓弩配件、有的穿针引线缝制着皮革……</p>
再进一屋,才发现工匠正在对着熟铁锻打,旁边的制作间那里,进行的也是弓弩盔甲等器械前期工序。</p>
显而易见,越是往里,工序就越早。</p>
这是将兵刃器械的工序全都拆分了开来,每个制造间都进行着特定的工序,甚至每个工匠也都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p>
看到这里,她不由疑惑开口:“叔父,这等制作方式莫非也是?……”</p>
“哦,流水线生产嘛,既能极大地提供制作效率,又便于兵刃军械的保密。”老董随口回答,对此不以为意。</p>
蔡琰却又惊了,娇躯也再一次轻颤:“往常制造一张良弓,需工匠耗费一年时间。就算所有材料齐备,没有半日也组装不出。”</p>
“叔父却只将这些工序分解,令每位工匠负责其中一道工序……若是由同样的工匠来做,恐怕也不会这般快速吧?”</p>
“不止如此!”在前引路的考工令闻言,忍不住开口道:“小姐不知,此事我等也做过试验。用董事长的法子施为,效率足足提高了三倍有余!”</p>
“且每个徒隶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就算被敌军俘虏,也不知晓整件兵刃的制造流程。由此,董事长才大胆给予了他们刑满自由的恩准。”</p>
越说越激动,眼中忍不住流露出对老董的高山仰止:“最最重要的是,以往制造这些军械,必须由工艺娴熟的工匠来操办。”</p>
“小姐可知一匠难求,没几年的工艺可出不了师。”</p>
“可将工序拆解后,任何徒隶都可轻松胜任其中一道工序,使得军工厂整体生产效率大为提升!”</p>
“还不止如此。”</p>
听到这里,老董忍不住厚颜无耻地补充起来,道:“流水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便是零件都是组装的,规格便要一模一样。”</p>
“若是强弩、刀剑等某个军械坏掉了,用不着找工匠修理,士卒随便换上个新零件便可以继续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