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马台虽如老董所言,乃弹丸小国。然国内的动乱与如今大汉的情况,不能说十分相似吧,只能说一模一样。</p>
都是诸侯林立、盗贼四起,百姓民不聊生。</p>
卑弥呼心中已认定老董路线,但也不妨碍此时碍兼听则明。闲着也是闲着,免费享受下陪聊服务也不错。</p>
“任小姐觉得,治理天下靠的是什么?”</p>
“权力?”</p>
“非也……”士孙瑞摇摇头,道:“权力此物太过虚幻,而大汉疆土又何止千万里。若想将如此广袤的疆土,上千万的人口管理起来,靠的是知礼明智、仁爱有德的才干之士呐。”</p>
卑弥呼有些明白了,点头道:“士农工商,士者为先,想必便是这意思?”</p>
“不错。”士孙瑞点点头,很满意对方的一点就透,“天下就是由君王、诸侯、士大夫这样,一层层治理下来的。”</p>
“其中士大夫则上接天子、下连黎庶,乃王朝运转最不可或缺之阶层。一旦这阶层受损,天下立时分崩离析。”</p>
“大汉前几十年来朝政昏暗,边塞战乱不断,皆因君王或宠信宦官、或太后结联外戚,致使士大夫这一阶层失去效用,才会内忧外患不断。”</p>
听到这里,卑弥呼已有些不耐烦了,干脆言明道:“士大夫有多重要无需多言,可这跟董贼有何关系?”</p>
“其中的关系便是……董贼也如前几十年的弱帝和无知太后一般,丝毫意识不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性!”</p>
说到这里,士孙瑞不由面含愠色,道:“非但如此,他还反其道而行,看似解除了党锢,征辟天下名士入朝。”</p>
“可这些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召而不用就算了,还大肆打压滥杀,如此行径可谓祸乱大汉根基!”</p>
越说越怒,他已忍不住咬牙切齿:“如今不只关东士人,天下看出董贼行径本质的有识之士,都已对朝廷离心离德。”</p>
“长此以往,君将不君、臣将不臣,乾坤颠倒、阴阳失衡!无数仁人志士付出万千心血才构建的王朝秩序,就在董卓任性胡为的折腾中动摇消散。”</p>
说到这里,士孙瑞似乎不敢想象地闭了一下眼:“真到了那等时刻,天下将是何等生灵涂炭、流血漂橹的惨境!”</p>
随即,将面庞抬起四十五度,仰望木制雕花的横梁。似乎只有这个角度,不多一分、不少一度,才能不让忧国忧民的眼泪流下来。</p>
看到这一幕,卑弥呼顿时也惊叹了,心中忍不住默默感慨疑惑: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p>
为什么这位尚书仆射大人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p>
入朝几十年,一点实实在在的政绩没做出来,居然信誓旦旦地指摘老董的路线错了。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这一番道理似乎还自成体系,听起来无懈可击。</p>
士人清流,恐怖如斯。</p>
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都可以视而不见。然后再编一套自圆其说的道理,把自己都给骗了。</p>
被驱逐前的卑弥呼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当时已经是女王了,为何还是改变不了一切?</p>
直至来到洛阳,看到老董将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在群狼环伺、动荡不休的境况下,逐渐扭转乾坤且还稳固了基本盘,才感觉一下找到了心中的白月光。</p>
而在此之前,她其实已同士孙瑞联系上了。</p>
那個时候,她还一心认为大汉帝国的儒家精英,才掌握着拯救这个国家的秘密。</p>
现在看来……嗯,自己还是离这些傻逼远点,省得被传染。</p>
……</p>
“也就是说,士孙瑞觉得老夫折腾士人阶层太狠了,会导致各地士人会与朝廷离心离德。然后他们为了避免这一惨剧,就想割了老夫的脑袋,去向那些士人们邀功讨好?”</p>
此时躺在太尉府舒适凉席上的老董,听完卑弥呼的汇报,一番话便总结了士孙瑞的观点:“说来说去,还是袁隗之前那一套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