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罗娜用灌肠法给那位病人通便,就是典型的误治,大便泻下后,出现了发热,但头汗出,胃痞,小便不利等一系列症状。</p>
这种情况千年前张仲景就提出来了,列为禁忌,而千年后,依旧是屡见不鲜!</p>
即使出现腹满、便秘等当下之证,如果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也应该先用桂枝汤解表,再行泻下,或者用表里双解之剂。</p>
后世医家搞出来几个大方子就是这样,比如说刘河间《宣明论方》那个防风通圣丸,俗语有有病没病,防风通圣。</p>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p>
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p>
“薛静同学现在还是在表,如果用了清热之法,那么本来就是风寒侵袭肌表,喝了药该入里了......”何老师没有嘲笑那个说清热的同学,毕竟不是人人都是阿宾的,觉得发热了就用清热,这是很多初学者会有的想法。</p>
“那么什么时候能用清热呢?”</p>
“入里化热,但热不寒。”这不是李介宾说的,而是另外一个学生说的,他甚至还说出来了治法方药:“用白虎汤,清热泻下。”</p>
“嗯嗯,思路差不多。”何老师满意的点点头。</p>
“那么表里就差不多了,我们接下来讲寒热、虚实......”</p>
......</p>
下课后,李介宾跟几个同学去看薛静,她躺在医务室,打着吊针,看着面色惨白,有些虚弱,身上的衣物也都湿透了。</p>
不过李介宾看了一眼,觉得她比之前好多了。</p>
脉象浮缓,刚刚那种情况,用桂枝汤就行了,用不着发那么多汗。</p>
教材上说麻黄汤是治疗无汗的风寒表实证,桂枝汤是治疗有汗的伤风表虚证。</p>
可是临床上其实很多时候没有给你那么典型。</p>
南中医黄煌教授给的说法就很使用,你看这人壮实,直接用麻黄汤,你看这个人就瘦弱,一副虚像,就用桂枝汤,也不失一种使用的办法。</p>
解表,就是汗法,中药的话,就是用桂枝麻黄这些药。</p>
但是为什么说是理、法、方、药。</p>
法在药前呢?</p>
因为法是方法,而药是工具。</p>
解表发汗,发汗解表,只要能达到这个效果,并不是必须要用中药才算,不懂医的都知道淋了雨后喝姜糖水,只要能发汗解表,吃麻辣烫也一样。</p>
一片新康泰克,功同麻黄汤,薛静一片下肚,如今发汗后烧已经退了,只是气随津脱,如今发汗发的有些津亏了。</p>
李介宾看了看医嘱单,这医务室不知道是寒酸还是没药,就给薛静挂了瓶葡萄糖氯化钠......也许人家是隐藏大佬呢?</p>
看了一眼医务室里,正翘着二郎腿刷剧傻笑着的女医生......也许是想多了。</p>
薛静就是个普通感冒,也没抽血也没扫CT,如今一片退烧药下去,发汗了也退烧了,根本用不着什么抗生素,只要补补液,回去小心照顾,别洗澡洗头受风冻着,休息两天自己就会恢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