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烨再次出山了,与阿卓查案,只不过这次没有官方身份,最多算是个顾问,还没工资拿。</p>
最近一段时间齐烨也练了练马术,与旺仔、阿卓相比肯定是比不了,不过提个速、加个速、下个腰上个马、撅个腚坐个莲什么的不在话下,上了官道一路平坦,也不如以前那般折磨。</p>
骑在马上的齐烨还是想不通:“案子虽然没查上,可太仆寺就差脑门上写着我有罪仨字了,为什么不启动正规程序直接告诉宫中,光明正大的查呢?”</p>
“朝堂三方互相牵制,在无铁证前,牵一发动全身。”</p>
齐烨点了点头,话说的不是那么透,换了以前,他一定不明白,最近闲着没事也和老段聊天,现在能听命。</p>
朝堂三方,说的是朝廷三省、六部、九寺。</p>
三省官员最少,权利最大,这个权利其实就是监管权,监管百官,包括吏部。</p>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可以理解为制定、审核、执行。</p>
很多政务,都是由中书省制定的。</p>
制定后,门下省审核。</p>
审核同意后,尚书省执行。</p>
除了制定、审核以及执行外,三省和吏部的职责也有很多重合之处,能对朝堂官员进行任命、罢免乃至论罪、定罪。</p>
再看六部,六部实权最大,涉及到朝堂方方面面,不过真正的业务都在“京中”。</p>
最后则是九寺,九寺是职责五花八门,业务有京内的,有京外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的有实权,有的有油水,有的就是朝廷边角料。</p>
边角料就比如光禄寺,最早的业务和宫中有关,北齐之后沦落成搞后勤的,越混越拉胯,天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p>
太仆寺就属于是油水衙门了,管天下马政。</p>
太常寺管宗庙利益,结果现在很多业务都被礼部抢走了。</p>
宗正寺名存实亡,本来是管天家内务的,现在被内侍监和内府代替了。</p>
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倒没和刑部业务重叠,前者管的都是“大案”,普通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的,都归刑部管,有的时候刑部都懒得管,交由京兆府管。</p>
卫尉寺管屯兵卫,可以理解为管预备役的,本朝统管京卫,京卫又不止是被他们统管,也听兵部的话。</p>
鸿胪寺则是管外交的,负责外宾和使团的一切事务。</p>
司农寺管粮食,最近也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粮仓和官粮这是就归他们管,贪墨官粮一事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查,好多消息灵通之人却知道实情。</p>
最后是太府寺,前朝掌管宫中库藏和贸易,本朝和宫中搭不上关系,主要管物价什么的。</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系。</p>
朝堂乱也就乱在这里,先是乱在衙署。</p>
衙署一般分成两种情况,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户部这种,尚书说一不二,整个衙署一条心。</p>
还有一种是工部这种情况,分为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派系,左右侍郎互看不顺眼,尚书也没什么铁腕领导力和个吉祥物似的。</p>
刑部就是此例,现在的刑部真正管事的是左侍郎,尚书快退了,还是前朝的留下来的,一点牌面都没有。</p>
衙署内部分派系,朝堂上也分。</p>
个人利益争斗,在衙署内。</p>
衙署利益,则体现在朝堂上,内部可以争斗,但是面对整个衙署的利益,就会一致对外。</p>
不止是衙署,三省、六部、九寺,这三方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抱团一致对外。</p>
比如三省,三省实际负责的政务并不多,负责的都是大事,但是本应延伸的权利,又被六部给划分了。</p>
就说前一段时间齐烨大闹工部的事,多少官员被抓,被罢免,吏部都没吭声,结果到了三省那边被卡住了,三省的意思是低调处理,毕竟都是官员,还都是读书人,影响不好。</p>
吏部不乐意了,官员奖惩是我们衙署负责的,一个个铁证如山的,你们三省搁这逼逼赖赖,明显是不将我们吏部放在眼里。</p>
导火索一点燃,明争暗斗开始了,吏部开始上书,觉得三省管的太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