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搞波大的(1 / 2)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216 字 7个月前

大魏京城,鸿胪寺。</p>

放下书卷揉了揉眼睛,司徒鄢端起一杯茶,看向一旁:“还是没有回复?”</p>

“是,”年轻人脸色有些愤愤不平,“先生投了那么多拜帖...那人居然一封也没有回!每次只是派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出来说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这明明就是在看不起先生!”</p>

司徒鄢摇摇头:“如果真的一点气节都没有,我反而会比较失望--要知道他终究是魏人,而我是辽人。”</p>

辽国的使团到大魏京城已经有好几天了,这几天里一直在朝大魏朝廷施压,认为大魏并没有表现出尊重所以让一个不是嫡子的二皇子来谈之类的,其实魏帝的情况他们当然知道,但这次南下无非是找麻烦,对于魏帝出不出面,其实他们真的并不在意。</p>

但态度还是要摆出来的,北边的前线犬牙交错互相拉锯,大魏这两年已经有了些不安分,依仗无非是那种新式的武器天雷,虽然说司徒鄢并不觉得这个东西能完全改变两国的实力对比,但前些日子有个大魏将领灵光一闪开始把这东西埋到地下,以前来去如风的大辽骑兵就开始感觉麻烦了起来。</p>

有时候不能追,有时候不能退,和扔出来时有明显的轨迹不一样,一旦战马绊到了悬在地面的暗绳,被扯开的火折子见风即燃,不消片刻大地便能成片地爆开,铁钉黎簇四散--由此而死的骑兵是越来越多了。</p>

听说最近南方还出现了一种能隔得很远就具备强大进攻威力的火炮...这次司徒鄢来,既是为了给大魏一些警告,也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该彻底开战以把某些事情扼杀在摇篮里。</p>

但说实在的,他本人对于大魏并无太大恶感,国与国的争端,用对错善恶来衡量未免太过幼稚,他会来到这里,尽自己责任就好,所以在事情没进入正轨之前,实在不想露面。</p>

使团那边在和大魏朝廷扯皮,他这些天也就有些闲,于是开始朝那座宅邸递拜帖--那本《明月集》他已经读了很多遍,很多时候他都会抚摸着那已经开始出现许多折痕的封皮,想象着那个写出这些诗词的读书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这次有机会能走近看看,当然不能错过。</p>

但很可惜没有一次得到回应。</p>

按道理来说,推脱个两三次,也就差不多可以顺水推舟了,司徒鄢打听得很清楚,那位不过是一个经学博士,八品的官员,朝廷上的风波怎么也波及不到他,拒绝几次拜帖,已经可以在魏国文人中挺直腰杆说话--看,那个司徒鄢,递了几次拜帖我都没有搭理,这便是文人的气节!</p>

再然后就应邀赴宴,喝酒寒暄,最好是借着醉意拿出些得意之作,对大家的才名都有好处,写在史书上也好看,日后也能成为许多人的谈资--这才是这个时代所谓文人们最喜欢走的流程。</p>

可他没有,拜帖一律不看,消息一概不管,哪怕司徒鄢这些天在大魏京城已经传出了许多话语,比如多么想要见他一面--也全都当做没听到。</p>

也许该恼羞成怒拂袖而走才对,但司徒鄢却觉得自己好像压根没有这些情绪,反而越来越感兴趣。</p>

这般清高孤僻,才像是他想象中能写出那些诗词的模样。</p>

......</p>

实事求是地讲,顾怀确实不是司徒鄢想象中的模样--但应该与司徒鄢理解的差得有些远,比如此刻的他就对这些天的拜帖还有起的传言觉得很烦。</p>

虽然有那么一段时间在苏州他喜欢自诩为读书人,但也不过是觉得伪装成那个模样很方便,实际上对这个时代的文人那些古怪的癖好和毛病,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很嗤之以鼻的,连带着对那个从未见过的司徒鄢印象也不怎么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家伙来了京城才导致自己又莫名其妙多出来些事要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