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祠堂(1 / 2)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548 字 4个月前

大魏有很多高姓大阀,虽然自科举之后,世家门第有所衰落,不再像之前那样牢牢把持着朝政,但对于地方的影响力,是连地方官府都比不上的。</p>

而要谈到大魏的世家,清河崔氏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姓。</p>

清河是一片富庶的原野,虽然地处河北,但比起其他地方少了些壮阔,多了些明秀雅致的气息。巡视地方的队伍到达清河之后,骑着踏雪的顾怀走过城门,便看到了道路两旁连绵开去高低有致,白墙黑瓦的民宅,即使是冬天,也还能看见济水上的风车静美地转着。</p>

青池石桥,溪河长堤,不像是在北方,反而更有些幽静的南方风景。</p>

而对于清河的崔氏,顾怀这一路也从随行官员的口中了解了很多。</p>

崔氏是地方大族,但不是到了魏朝才变成门阀的,严格来说,自从两晋开始,他们家就有人在做官了,一直到魏朝,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从未间断。</p>

刚听到这儿的顾怀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可片刻后心算了算,才突然发现两晋离魏朝已经有了八百余年,这也就意味着这八百年来无论世道变成什么样,王朝变迁沧海桑田,清河崔氏一直没有断掉他们的传承,一直拥有着不低的地位。</p>

这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八百年前崔氏便在清河扎根,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到底有多么深厚的底蕴?</p>

顾怀问出了这个问题,然后便有官员回答道,良田万顷,家财无数,还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高姓大阀之所以能延绵长久,是因为他们极重视教育。</p>

他们把教化传承看得最重,将家训奉为至理,八百年下来,不知道出了多少名士,南北朝他们保住了门第,隋唐时他们适应了科举,到了唐末藩镇割据,魏朝统一天下,他们依然会派出家中子弟做官,然后静静地待在清河看着世道变迁。</p>

而且崔氏还出过几任皇后,其中中央与地方世家的博弈暂且不论,单说根系蔓延到这种程度的庞然大物都还没被朝廷清洗,可见崔氏有多会明哲保身。</p>

如今的清河,各级官员几乎都与崔氏有断不开的联系,一些官职甚至就是由崔氏子弟担任,但也没传出来什么压榨百姓为非作歹的消息,反而颇有教化乡里治理有方的名声,就算是辽人南侵,河北北端的百姓都跑光了,清河也是受到影响最小的地方之一。</p>

也难怪之前那位郑功会说出那样的话了,以为顾怀早就把主意打到了清河崔氏,只要能有这种地方大族鼎力相助,政令推行之类的便再无阻碍,而要是顾怀的幕府能有崔氏子弟担任官吏,那么这个匆匆搭建的府衙对河北的掌控力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p>

但顾怀一开始定下行程确实只是因为顺路,所以当他来到清河时,依旧没有想好该用什么样的姿态上门拜访。</p>

他唯一一次与这种世家打交道,还是在江南,马踏临安之后,清算那些与白莲教有过勾结的地方大族,如今是要请别人帮忙,自然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可想来想去,自己身上好像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打动这种传家近千年的门阀。</p>

怀着这样的烦恼,一月十九,他和几十位随同的官员一起进入了清河。</p>

......</p>

其实清河除了崔氏,还有其他几个大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那几个姓其实都算是崔氏的分家。</p>

世间的事一旦过了特定的时间,就很少会有人去追究过往,清河诸姓中哪怕底蕴最为薄弱的钟姓,也绵延了几百年,甚至远长于大魏的国祚,一代又一代的人死去,当初清河崔氏做过的那些事情,早就随着时光淹没在尘埃里,除了去崔氏祠堂旁边的藏书楼里查看每一任崔氏家主的手书,或许已经很难一窥历史的真相了。</p>

平日里除了钟姓,其余几姓的家族成员都居住在城外的庄园里,而就在顾怀的行辕大张旗鼓地进入清河时,钟姓的家主也匆匆走上一驾马车,然后轻声嘱咐道:</p>

“去城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