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丰收</p>
金秋时节到了,整个直隶一片高粱的火红,麦子的金黄,谷子压弯了腰,豆子咧开了嘴。秋风轻拂中,你吸一口气,都是粮食的香味。</p>
小冰河期过去了,今年风调雨顺,再加上承包带给百姓耕作的热情,今年注定是一个大丰收的年景。</p>
直隶的百姓,在热闹的过完八月中秋节之后,刚放下碗筷,就全家出动,开始了充满希望的秋收工作中去了。</p>
吕谋已经发下通知,今年的秋收要做到抢收,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颗粒归仓。</p>
为此,除了第四军和第五军外,不惜给其他军队放假。家有地的回去抢收,家没地的,就做佣工,在赚点外快的同时,帮助百姓抢收粮食。</p>
然后吕谋再次出台政策,今年的地租代役钱,不收实物,只收银子。必须在十月份,地租和代役钱足额全部入库。</p>
同时,将早已经空空如也的京城四大仓,通州的国储仓填补上,作为应急之粮。</p>
于是各地的城门税,也就是商税,也随着大幅的增长。其增长的速度,快追上了地租代役钱了。</p>
为此吕谋不惜将自己的判断,当做谣言散布出去,逼迫着百姓拼了命的抢收粮食。</p>
黄道周咧嘴:“陛下,我倒是想问他,结果一天我都抓不到他的影子。我这个老师从收徒那天到现在,几乎就没有机会教导他。这样荒废了学业,我可怎么对得起皇上啊。”</p>
看来,自己的弟子还是很贴心的吗,不用自己敛财,就让自己花钱,感觉还是狠爽的吗。</p>
那么满清为了达成这种条件,他就必然会派兵再次入寇大明,用这种办法来威压逼迫大明同意他们的条件。</p>
“我要买上一头耕牛,明年就能再包上几亩地。”</p>
然而过了不久,各地百姓积极上缴地租和代役钱的高潮,也出现了。整个直隶的州城府县,上缴的银子,也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最终如洪水猛兽一般,涌进了户部。</p>
在这样的命令下达之后,再加上满清入寇的谣言满天飞,整个直隶,就立刻进入了一片热火朝天,抢收的高潮之中。</p>
而最让人欣喜的是,百姓们丰收了,有钱了,他们开始爆发性的消费,已经破烂的不能遮体的衣服,不再缝补了,而是添置了新衣。</p>
他是思想家,不爱钱,爱的就是面子。</p>
“今年能吃饱饭吗?”</p>
崇祯笑着宽慰:“老爱卿不必担心,现在朝廷刚刚展现曙光,事情千头万绪,都需要我这皇儿奔走。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咱们的大明彻底的稳定住了,你再教导他不迟。”</p>
“我要翻盖我那破烂的房子。”</p>
而明天依旧是如此。</p>
回答的总是一个固定的答案:“这辈子没有的丰收。”</p>
也是天公作美,八月十五到9月初的时候,整个直隶晚上是月朗星稀,将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而白天晴空万里,正适合晾晒。</p>
现在,户部已经隐隐在吏部之上了。各部来自己这里讨要经费,都是低声下气的,这让黄道周感觉非常非常有面子。</p>
何况在这个时候,没有了吴三桂引狼入室,北京也没有被流寇打下。而大明几次对流寇的胜利,满清也绝对会探知消息。为此,他们一定会继续拖延入主中原的时间,做到十拿九稳。</p>
他这么规定的目的,就是要逼迫百姓加快收秋进度。</p>
因为整个局面改变了。在历史上,即便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刚开始的时候,满清的群臣,也依旧没有下定决心,入主中原。</p>
田野里,天不亮就有百姓一家一户的跑到田中收割,直到月亮西斜再也看不清作物,才回家休息。</p>
这样一来,师生的关系,虽然很少见面,但却融洽和谐了。</p>
哪个部门都希望自己的日子好过,做为户部尚书,新法之后,掌控全国总收支的黄道周,也感觉到自己的位置重要了。不再在心中抱怨皇上对自己理想目标的不理解,而开始对这份不工作感到了满足。</p>
黄道周就只能摇头叹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