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办法,形式就是这样,也只能如此。</p>
在座的像关宁系的,都是一脸无所谓。</p>
面对两个敌人,咱们就这么点兵,还有没有能力战斗?”</p>
吕谋这次之所以这么狠心,也是因为上次,袁宗第做的事让自己吃了一个鳖。</p>
如果那样的场面不断的发生,那就会让将士们束手束脚,让流寇有样学样肆无忌惮。那这收复西北就没办法做到了。</p>
连喊三声让人投降,其实就是在为自己找一种心理安慰,其实就是为了自己遮羞找一个借口。</p>
你的老爹刚刚明昭天下,赦免天下所有造反者的罪。</p>
自己全部的大军,在这里已经制定了完备的计划,在这里枕戈待旦,准备大杀四方。结果人家溜了,溜到国外去了。把自己晾在这里了,自己的枕戈待旦,可以直接换个枕头,盖上大被睡了。</p>
你是王爷,一军主帅,我们听你的。我看这个恶名,你来背是最恰当不过的。否则我们愿意做个好人,热烈的欢送这些百姓们过去。</p>
一味仁慈,人家杀过来你不杀过去,人家就从容而去了。然而你杀了他们,这个恶名由谁来背?</p>
“我爱护百姓,但我不是圣人,我也不想做圣人。所以我规定,在我们面对那些流寇的家属,只要在战前向他们齐喊三声‘放下武器,投降不杀。’我们就做到仁至义尽了。所以他们依旧对我们发动进攻,那他就是我们的敌人。对待敌人,我们绝对不能心慈手软。”</p>
然而新组建的明军,却是相当的纠结。因为在他们组建之初,就有不扰民不害民之严格军纪灌输,结果这一次面对的敌人30万家属,你怎么定性?</p>
他们虽然是流寇的家属,但是他们依旧是百姓。他们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扎着辫子的孩子,柔弱无助的女子。他们之所以成为流寇的家属,还不是因为当初你们老朱家人,把他们逼的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p>
吕谋在这里侃侃而谈,周密布置,对歼灭在西北的流寇这股主力,充满信心的时候,突然间一个锦衣卫飞奔而入,对着吕谋大呼一声:“启禀王爷,大事不好。”</p>
吕谋想用这种自我安慰的办法,在这一场,几乎是西北决战的战争中,绝不手下留情心慈手软。他要通过这一场仗,放开将士们的心理负担与手脚。</p>
吕谋就一皱眉:“发生了什么大事?”</p>
吴三桂也皱眉:“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没有必要为了流寇而招惹满清。一旦这次事件刺激了满清,让他们对我们发动报复,再次进攻我们的直隶,我们就要两面作战。到时候可能就是光复西北成为泡影,我们还要面对强大的满清。到底先完成哪里,这事儿得王爷做主斟酌。”</p>
困难抉择,再次推到了吕谋的面前。</p>
吕谋也有点懵,本来是内战,这下好了,这个国内战争国际化了。你看这事闹的。(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