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能怪徐爷爷,有时候这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p>
“有些农户赶上庄稼收成不好,没办法,为了活命只能把田亩抵押给一些达官贵人。”</p>
“徐爷爷名声在外,与其给其他人,还不如给名声好的徐爷爷。”</p>
“况且徐爷爷常年领兵在外,这些他肯定不知情。”</p>
朱元璋点点头:“这点咱自然清楚,徐天德是什么样的人,咱还是清楚的。”</p>
“可是其他人,可就不一样了!”</p>
言语之中,夹杂着些许怒意。</p>
“此等歪风邪气,断不可助长!”</p>
“父皇,必须将其消灭,不然我们跟前元有何区别?”</p>
“这是自然!”</p>
朱元璋很是同意朱标的话。</p>
“雄英,你认为该当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土地兼并的问题?”</p>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p>
“何为摊丁入亩?何为火耗归公?一体纳粮又是什么?”</p>
朱元璋和朱标疑惑的看着朱雄英。</p>
“皇爷爷,如今我大明主要的税收是人丁税吧?”</p>
“不错!”</p>
“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p>
“在您手里只有全国户丁的总数吧?”</p>
“没错!”</p>
朱元璋点点头!</p>
“皇爷爷,您信不信,这绝大多数的丁银都落入官吏的私囊。”</p>
朱元璋闻言面色变的有些难看,众所周知,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p>
朱雄英见朱元璋不说话,继续道:</p>
“官员绅衿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而丁银项目仍然存在,结果便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p>
“如此一来,一方面,那些官员为追求溢额在编审时多行虚夸;另一方面舍富就贫,丁银溢额增多的结果便是使中下层民众承担起更多的丁银来,饱受“代纳”和“包赔”之苦。”</p>
“对于丁赋的征收来说,其结果就是在民有苦乐不均之叹,在官有征收不力之参,官民交累。”</p>
朱元璋越听脸色越难看。</p>
“人丁税竟如此危害?”</p>
“这千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征税的呀?”</p>
朱标有些不敢想相信朱雄英的话。</p>
“确实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征税的,而且人丁税来的也快。”</p>
“但是他们毫无一例外,都亡了!”</p>
“虽然他们亡的主要原因不是这个,但是就算没有那些事,他们不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灭亡也是迟早的事。”</p>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p>
朱元璋心里很认同朱雄英的话,百姓的土地都被兼并了。</p>
活不下去,自然就会揭竿而起!</p>
“所以你说的那个摊丁入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p>
“没错!”</p>
“摊丁入亩,也可以成为地丁合一!”</p>
“首先要做的就是废除人丁税,各地官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p>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p>
“摊丁以后,无地农民不再负担丁税,少地的百姓按土地或田赋数均摊丁银。”</p>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地的不用交,地少的少交,地多的多交。”</p>
“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如此可以减轻了无地、少地百姓的负担。”</p>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p>
“不过这项举措,是有利于百姓而不利于官绅地主。”</p>
“此举若是在全国实行,无形之中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p>
“但同时也动了无数人官员、地主的摇钱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