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顾先生!”
“哈哈,顾先生来了?”
“顾先生,今天俺老朱过生辰,原本还以为要在城外大营喝西北风,如今进了城,晚上摆家宴你可不能不来啊,就几个相熟的朋友,大家都喝点,俺现在可是来请顾先生了,可别不赏脸!”
“客气了客气了,一定到一定到...”
燕王府门前,一众将领的心情看起来都很不错,经过这几个月的战事,走进走出的基本都是熟面孔,任何一个拽出来,都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国公侯爷,他们虽然对顾怀这么个文士算得上礼敬三分,但顾怀却丝毫不敢怠慢,朝着这个拱手,朝着那个点头,刚打完招呼,迎面又走来一个人,连忙又得弯腰作揖,也算是辛苦与幸福并存了。
北平的仗打完了,自然就该大肆封赏,虽然现在还是以靖难的名义,不好授高官厚禄,但私底下该给的东西,朱棣是不会吝啬的,所以这些将领的心情不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顾怀从大战落幕后就一直在城外军营忙碌,直到此刻才有时间进城,却不是为了那劳什子赏赐,而是为了请饷。
城外一战,南军虽然溃败,但燕军也没了追击的能力,败后不愿投降随燕王起兵而选择南逃的士卒固然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南军士卒选择留下或者流窜祸害乡镇,这些事情都必须尽早解决,城内事务自然有朱高炽和道衍处理,但城外大营的事务,也只有顾怀能挑起大梁了。
毕竟张玉张信他们打仗是一把好手,真处理起这种政务来,还不一定有在之前起兵时肃清北平的顾怀有经验。
说起来城外攻城大营的南军还真挺能打,他们在内外夹击的情况下还苦苦支撑了两天,要不是断了粮而且派精兵突围去寻李大将军问询对策,却发现郑村坝早已人去楼空,说不定还能多挺一些时间,就这般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还是让燕军损失惨重,所以他们溃败后,燕军也只是象征性地派骑兵追杀了一阵,就收兵回了北平。
燕王与燕王妃夫妻二人这一个月其实都是险象环生,北平城数度被破,若不是天气突变,再加上朱高炽急中生智,这北平城说不得已经易手了,而朱棣在外面看似没什么凶险,但大宁一行一旦出了差池,也是九死一生,如今劫后余生,朱棣带兵进了城门,和燕王妃对视良久,夫妻二人也忍不住相拥而泣。
但不管怎么说,北平围城已解,这场战事过后,这个冬天朝廷大军都没有办法再卷土重来了,如今李景隆退守德州,数十万的溃兵也涌向那个地方,他面临的烂摊子,只会比朱棣更严重。
就这般在外面耽搁了几天,处理完了缴获物资和降卒处理,以及安抚地方等一系列事情,顾怀才有时间来寻朱棣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毕竟接下来才算是他的主场。
燕军疲惫,短时间内也无法南下,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秘谍司去探查朝廷大军的动向了,之前从金陵回来时,朱棣曾经承诺过人力物力,但这几个月战事连绵,不仅战场上血肉横飞,秘谍司的损失也很严重,如今这么多溃兵南下,正是秘谍司谍子安插进去的好机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顾怀是准备朝朱棣狮子大开口了。
刚走入大厅,顾怀就看到了正和道衍低声商议着什么的朱棣,马三宝依旧站在一边,看见顾怀进来,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来了?坐,”朱棣转过头,递过来一份文书,“道衍大师说很好,俺也觉得不错,你看看。”
顾怀笑着朝道衍打了招呼,接过文书,只是稍微一扫就愣了愣。
“礼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今我太祖高皇子也,君亲之仇,可不报乎?”
“恒念父皇存日,因春秋高,故每岁召诸王或一度或两度入朝,父皇谓众王曰:‘朕之所以每岁唤尔诸子或一度或两度来见者何也?朕年老,虑病有不测,弗能见尔辈也,岂不知尔等往来匐匍之劳勚!’父皇康健之日尚如此,矧既病久,焉得不来召我诸子见也...”
“礼曰:‘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今忝为父皇亲子,分封于燕,去京三千里之远,每岁朝觐,马行不过七日,父皇既病久,如何不令人来报?俾得一见父皇,知何病,用何药,尽人子之礼也。焉有父病而不令子知者?焉有为子而不知父病者?天下岂有无父子之国也邪?无父子之礼者则非人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