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一地,从地名就能看出来,此地多山林,也多沟壑,三十余万的军队先后开拔到此地后,南军抢先占住了制高点,在从山中安营立寨,燕军难攻的同时,南军若想主动进攻,从山上往下冲也总是比平地来得有优势。
转移到此地后军事对峙仍在继续,南军有地形优势,燕军几乎不可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强行打上去,朱棣倒也看得明白,干脆就在山下扎营,对南军形成了反包围,只是这包围圈很是松散,甚至都没包围到山后,而且为了防止南军从山上下来偷袭,大营离山脚还有一段距离,两军士卒倒是可以在山上山下进行对骂,但箭却是射不上去也落不下来的,所以这里的对峙,甚至比在睢河边上还要平静许多。
已经是拔营的第三天,顾怀带着五千骑兵正在大营外围巡弋,毕竟骑兵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在外围警戒一番,正好也可以四处追击山上下来搜粮的小股南军,也算是比在大营里待着白白消耗粮草来得有用些。
顾怀带着魏老三王五两个亲卫,以及陈平麾下的五千骑兵,就这般在灵璧附近转了一圈,只可惜此地百姓在知道两军转移过来之后都跑得差不多了,一路看过去荒凉至极,有些小的城池甚至都空了,百姓们俱都逃到了别处或者逃进了山里当野人,直让人感慨战争果然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承平三十多年的世道。
这日顾怀军中粮草已经不多,而且巡弋的距离也有些远了,顾怀便准备带兵回营,不料走到半路遇到群残兵败将,定睛一看居然是顾成,顾怀赶紧拨马上前,细问之下才知道顾成也和他一样带兵巡弋敌境,但半途遇上了打着平安旗号的大军,他见那军中民夫众多,而且均是步卒,便想着带兵冲上一波,谁知那平安像是早有准备,不仅没有被冲个措手不及,反而结阵迎敌让顾成部死伤惨重,顾成就这般带着大军凄凄惶惶地逃了,半途遇上了收兵回营的顾怀。
顾怀一听到这儿大为疑惑,打了这么几年仗,他还不知道平安是个什么性子?莫名其妙地把燕军当成杀父仇人,恨不得提把刀拼命的那种,他会打了胜仗不追击?
当下他便让顾成先回大营,自己带了人去顾成提到的路径上等着,等到看清了平安的大军,还有大军后方民夫押运的东西后,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盛庸移营灵璧的意图。
那是足够南军撑下去的粮草。
既然南军缺粮,朱棣自然是没放过这个机会的,灵璧往南的粮道都给燕军断了,本以为如此就能把南军逼上绝路,谁知道南军还在这里藏了一手,如果让这些粮草进了灵璧南军大营,形势怕是要一下子急转而下。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担心,派人往大营报信后,他在平安的身后跟了一夜,等到天明,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带兵冲上一波看看能不能放把火的时候,燕军的大部队就到了。
朱能带来了燕军所有的骑兵。
原来顾成回营后,朱棣也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对劲,保险起见,他让朱能带兵来驰援顾怀,等朱能半路遇上顾怀送去的口信,登时大喜过望,带着骑兵开始奔袭,正好在天明时分到了顾怀身边。
要说盛庸和平安也真是时运不济,但凡不是顾成带兵碰巧往这边走了一遭,或者顾怀和朱棣没有因为平安的性子生起疑心,这批粮草就真的进南军大营了,但此刻既然已经被发现,顾怀朱能当然不会给南军翻盘的机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带着骑兵发起了冲锋,而且这次冲锋不为杀人,只为放火,那些民夫哪里见过数万骑兵冲锋的阵仗?吓得四处逃窜,而平安所带多为步卒,要是战场厮杀还能结阵对抗骑兵,但若是想在骑兵的速度和锋锐下保住粮草,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只是一冲,平安的大军和押粮的民夫队伍就首尾两断,但燕军还没来得及放火,派来接应平安的何福部就到了,两军夹击之下,燕军骑兵一时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刻,又一个方向杀出了支援军,待看清援军打的旗号,平安和何福的心登时沉了下去。
来的人是朱高熙,原来消息传到燕军大营,朱棣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断了南军后路的大好机会,立刻派朱高熙带兵驰援,碰巧赶上平安何福两军借粮草合围了燕军骑兵,他带着步卒就加入了战场,这一顿厮杀从天明持续到了傍晚,双方主帅也带着大军到了,因为一批粮草,已经对峙了许久的双方终于是拔出武器开始了大战。
但毕竟粮草是南军的要害,为了保住粮草不被燕军放火,南军派了不少兵力守候在运送粮草的车队旁边,但盛庸显然是忘了燕军是有手雷的,这玩意儿用多了南军多了防备,作用不比以前,但用来炸输送粮草的大车,那真是一炸一大片。
就此厮杀到了天色暗下来,朱棣确定南军粮草尽毁,知道目标已经达到了不必徒增伤亡,便传令鸣金收兵,而南军也只能凄凄惶惶地退回灵璧大营,虽然此战双方战损相当,但粮草一没,南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好几天了,全军将士喝的都是稀粥,这下可好,粮草烧的烧炸的炸,接下来的日子怕是就得喝清水了,这下子可算是要了南军的老命,饭都吃不上了,还打什么仗?于是盛庸和将领们一合计,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强行突围,转移到淮河一带,到时候从附近州县搬取粮食,还能和燕军有一战之力。
为了保证行动一致,他们还制定了暗号,以三声炮响为令,全军上下一听见响动,立刻冲下山,向淮河方向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