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两家住隔壁倒是天天能见,如今……”姚向北叹了口气,隔了两里路就没见几次了。
姚向南比他小两岁,被赶出来的时候也就十岁,两兄弟也算是相依为命了一段时间。
之后各自娶妻生子,一家人成了两家人,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当然,变得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姚向北,记忆中这位三叔一直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
比起他那曾经能读书识字还能抄书的二哥来,姚向南好歹还攒下了十亩地,勉强能养活一家五口。
偶尔还能让他二哥偶尔占点便宜。
就是家里闺女多,为了不让女儿们吃亏,得准备三份像样的嫁妆,钱氏为了这个愁死了人。
老二家搬走的时候,姚老三家自然是去吃了暖房饭的,原本觉得少了个占便宜的兄弟日子会痛快一些,却没想到还是不痛快。
姚兰去的时候,钱氏正在院子里喂鸡。
乡下人在自己家里喂鸡喂猪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刚穿越来的时候没想法,这会儿姚兰瞧着那群鸡想自己家是不是也养几只。
他们家后面有山,养鸡更加方便,还能养几只鸭子,这样日常吃蛋就不用去城里买了。
就算有独木桥,进城来回也有七八里路,就为了吃个鸡蛋不值当。
不吃鸡蛋天天啃青菜总会觉得缺少荤腥,总觉得由奢入俭难。
钱氏不知道姚兰的想法,就怕她盯上了自己的鸡,赶忙道:“外面日头刺眼睛,大妞快到屋里坐。”
钱氏很会过日子,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椅板凳都是一尘不染。
就是家里没有收纳的橱柜啥的,东西都是收在地上,感觉很乱。
对此钱氏也有想法的,吃暖房饭的时候,她可是瞧见二哥家的厨房、堂屋都有一面墙两边的泥柱特别厚些,中间砌了个壁龛,放几根木条用处就跟橱柜差不多。
她家打不起橱柜,就想以后盖房子的时候也准备那么做,省钱。
当然,等他们家盖房子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这会儿只能想想,家里三个闺女还没有嫁出去一个呢,她得先攒女儿们的嫁妆。
钱氏理了理身上满是补丁的旧衣,万分羡慕的看着姚兰身上的细布衣裳,村里人都是穿粗布衣裳,穿细布衣裳没法下地。
侄女的衣裳还是新的,整整齐齐一个补丁都没有,老二家是过上好日子了。
收到姚兰送来的菜,钱氏也是欢喜,不热衷吃鱼也不会拒绝免费的吃食,更何况除了半条鱼还有一篮子的菜。
“瞧你,人来就成了,还带东西来?”钱氏一边客气几句一边接过姚兰手里的东西。
钱氏的手就跟她身上的衣裳般,裂纹、老茧还有毛刺,生活的艰苦刻下一道道痕迹又打上补叮
姚兰道:“这鱼是我爹钓的,河鱼肉跟塘鱼不一样,我爹说让您和三叔都尝尝。”
村里人家家地里的菜都长出来了,就是天不下雨,钱氏院子里的菜没姚兰送的好,青翠欲滴一看就让人想吃一口。
两人闲话了几句家常后钱氏就开始与姚兰诉苦,也不求帮忙的单纯倾吐——姚老二家男都是光棍,他们家女儿也愁嫁人。
姚家人都天生力气大,故而三房几个闺女也都是干活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