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陛下,这样的话持续射击能力会大打折扣的。”马克沁反对到。
“持续火力我们有g4,有g3,我一直要求机枪减重是为了进攻服务的,而进攻的话机枪手不可能一直呆在一个地方,那么他就需要移动,而降低他的负重,提高他的移动速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持续火力的要求就是可以降低的。”约亨说到。
约亨这种想法也是有根据的,机枪手和迫击炮手是战场上最被重点“照顾”的目标,因此机枪手在行进、换掩体过程中很容易被干掉。这个时候携带的重量越重,移动速度也就越慢,被干掉的几率也就越高。
而在交替掩护的跃进战术中,本来对火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就不高,因此使用弹匣供弹的缺点也就不明显了。而当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时候,属于连排级火力的重机枪的持续射击能力才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
而且,和步兵班内的其他枪支零件大部分通用,使用方式也大致相同。十分便于维修和在机枪手受伤或阵亡的时候找到替代射手,这种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虽然bar作为轻机枪有诸如重量太轻,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难以和布伦、dp这些真正的轻机枪相比,但是bar在一战、二战时的表现以及美军对它的重视却是让约亨十分放心,毕竟一款到20世纪70年代才从美国彻底撤装的武器怎么样也不能说它的设计思路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bar这样的轻机枪是可以行进间射击的,而别说勃朗宁、马克沁这类重机枪,就是zb-26、布伦这类轻机枪也只能单人操作行进间腰射或者端在胸前射击,而行进间射击的bar在二战中效果极为出色。
1944年8月3日,在关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3师9团1营的一名bar射手二等兵保罗?威特克所在的排遭到火力压制,威特克站起来用bar压制日军的机枪火力,让他的战友得以救护伤员和撤出危险区,然后他一边推进一边射击,一直推进到离敌人阵地5至10码距离后再投掷手榴弹。当场干掉8名日本兵,随后他也被日军射杀,但由于他的英勇行动让他的排脱离危险而被追授荣誉勋章。
“陛下说的有道理,如果让一个步兵班内装备2-3支这种机枪,相互交替射击掩护,就会有足够的更换弹匣的时间。”一旁的乌杰兹德补充到。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约亨表示赞同。
“这么一来我的工作成了最简单的了。”马克沁笑了起来:“除了更改一下枪管,增加一下脚架外倒是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了。”
“倒也不能这么说。海勒姆。全自动的gew98的射速太快,你要想办法降低射速。一来提高全自动射击时的可控性,二来也不至于射手一扣扳机弹匣里面就空了。”约亨笑着提点到:“还有使用的30发弹匣尽可能使用较大的弧度的弯弹匣,现在gew98的20发的直弹匣高度已经不低了,再增加三分之一的高度,到时候射手卧姿设计时是真的要整个上半身抬起来了。”
“是,陛下。”马克沁同样自信满满:“这也不难。”
“陛下。我的研究倒是和海勒姆差不多,同样是以全自动的gew98为基础,不过我和海勒姆以及约翰的思路又不一样,海勒姆是准备使用步枪弹研发进行火力压制的机枪,约翰是准备使用减装弹研发中距离的自动步枪。而我的想法则是使用手枪弹的近战武器,作为霰弹枪的补充火力。”乌杰兹德开口到。
使用手枪弹的全自动武器?那不就是冲锋枪了?至于使用导气式的自动原理这倒没什么可奇怪的,虽然自由枪机式的自动原理在冲锋枪上比较常见,但是导气式的冲锋枪却也不少见,79式微冲、p7、sr-2之类的冲锋枪也是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
在已经现有的导气式自动武器上改冲锋枪的确是个稳妥的想法,不过如果冲锋枪的重量也和半自动步枪一样那就……
约亨立刻问到:“这样的武器长度、重量、弹容量如何?”
“陛下请放心,因为考虑到是近战武器,因此长度和重量自然不能像步枪那样,而且也没必要像步枪那样。”乌杰兹德笑着说到:“因此我大幅缩短了枪管,而且因为使用手枪弹,后坐力也很低,所以我同时缩短了原本的枪托,这样一来节约了不少重量,30发弹匣的弹容在近距离内可以对任何目标进行扫射,迅速形成压制火力,可以成为霰弹枪的有效补充,发射9毫米和10毫米手枪弹的两种型号的研发是同时进行的。”
对于枪本身,约亨没有太多的要求,不过对于配件约亨还是有着别的要求:“枪的研究思路我很满意,你继续下去就可以,不过既然是使用手枪弹,那么现在的亚音速重弹也应该可以同样发射吧?这种枪械必须要可以使用消音器,这样它的价值才更大。”
由于有着ksk和gsg这样的特殊需求单位,马克沁本人倒是更早的研究出了消音器,而且本着有需求就有研究,马克沁也更快的实现了消音器的实用化,而且亚音速重弹这种降低噪声的特种弹也更早的在手枪弹上得到实现。现在将它们运用到冲锋枪上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我明白了,陛下。”乌杰兹德点了点头,这样的特殊要求,会让自己的武器更快的被那些有着特别需求的单位所青睐,自己自然要全力去实现。(……)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