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节可真是个废物!”</p>
武太后看完战报后气的拍桌子怒骂,“十万人进攻萧关,折损四万,他怎么还有脸活着?”</p>
宰相裴元礼与苏庆节不睦,急忙进献谗言,建议罢免了苏庆节的辅国大将军,甚至应该把他的河间郡王给废黜了。</p>
“苏庆节放走李隆基在前,损兵折将在后,理应削爵罢官,降为庶民!”</p>
李琦阴沉着脸问道:“免了苏庆节容易?该由何人挂帅平叛,难不成派你去?”</p>
裴元礼望了一眼对面的邓文宪,拱手道:“可以让北海郡王挂帅。”</p>
“我还要镇守京城,哪能轻易离开!”</p>
邓文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纯粹是靠着武灵筠的裙带关系才成为大将军,甚至连沙场都没上过,你让我去带兵平叛?</p>
“莫要吵了!”</p>
杨洄捏着下巴,沉吟道:“京城里的名将基本就出征的这些人了,剩下的就是被关在天牢里的李祎和萧嵩,现在只能继续重用苏庆节。</p>
同时派出使者赶往安西,利用高官厚禄,征调盖嘉运回京平叛,只有他才能剿灭李瑛的叛乱。”</p>
武灵筠和李琦都非常赞同杨洄的建议。</p>
“放眼整个大唐,除了王忠嗣之外,也就盖嘉运能敌李瑛了!”</p>
杨洄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李瑛已经在灵州登基,肯定会降诏拉拢盖嘉运,咱们必须用更加优渥的待遇收买其心。”</p>
经过众人一阵商议,决定改封盖嘉运为郑国公、加骠骑大将军,并派出新任礼部侍郎韩靖前去安西大都护府宣旨拉拢。</p>
对于王忠嗣倒向李瑛这件事,武氏集团的人倒没有感到意外。</p>
毕竟王忠嗣是李隆基的义子,他对于李隆基拥有绝对的忠诚。</p>
既然李隆基现在去了灵州,那么王忠嗣率领的陇右军肯定会支持李瑛。</p>
甘露殿内,气氛紧张。</p>
太后武灵筠与皇帝李琦居中端坐。</p>
尚书令杨洄、镇国大将军邓文宪、京兆牧裴元礼、中书令李林甫、侍中裴敦复、礼部尚书王琚、兵部尚书徐峤等当朝重臣则捧着笏板站在两侧。</p>
杨洄将笏板抱在胳膊弯上,继续侃侃而谈。</p>
“这半个月以来,礼部的舆论宣传做的甚好,通过在关中、洛阳、太原等地不断宣传李隆基出尔反尔,李瑛劫持他图谋篡位,赢得了很多的支持,报名从军者不在少数。</p>
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咱们要继续宣扬李隆基父子狼狈为奸,荼毒大唐,让他们父子彻底失去民心!</p>
要知道,咱们掌控的这三都加上关中、河南、河东、剑南等地,可是有超过两千万的百姓,咱们的人口基数远远大于孤悬塞外的李瑛。</p>
朔方、陇右、北庭,再加上从前突厥治下的蒙兀草原才有多少人口?充其量五百多万!</p>
我们以两千万人对五百万安能不赢?</p>
所以,诸位不要因为一场战役的失礼就惊慌失措,自乱阵脚。</p>
我等要迅速从各地征调物资入京,广募士兵,争取在未来半年内招募二十万新军,用数量优势击溃李瑛的叛军!”</p>
听了杨洄的高谈阔论,现场响起一片阿谀之声,众人纷纷夸赞雍王殿下政比萧何,智比诸葛。</p>
杨洄扬扬自得,骄傲的道:“比孔明、萧何,本王暂时比不了,但是比司马……比贾诩还是能比一比的!”</p>
李林甫不想听杨洄吹牛逼,虽然他确实有些本事。</p>
“太后、圣人,臣以为我们还有三件事情要做!”</p>
李林甫对众人对杨洄的阿谀无动于衷,捧着笏板走了出来。</p>
武灵筠也知道,杨洄虽然足智多谋,但毕竟年轻容易浮躁,要想击败李瑛父子,还得依靠老奸巨猾的李林甫。</p>
当下面脸堆笑的问道:“不知右相有何高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