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迁都洛阳(2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431 字 7天前

“朕早就说了,太原郭氏勾结李瑛,这个郭虚己留不得!”</p>

李琦气的不停拍桌子,下令把郭虚己抄家,满门问斩。</p>

李林甫捻着胡须道:“郭虚己被囚禁家中,太原郭氏勾结李瑛,与他无关。杀了他只会让更多的门阀倒向李瑛,此事断不可为!”</p>

武灵筠觉得李林甫言之有理,下令暂时把郭虚己全家打入天牢,另候发落,并抄没全部家产。</p>

“诸位爱卿,李瑛攻势凶猛,先占萧关,又破太原,恐怕再有俩月就会剑指长安,尔等速速想个御敌之策!”</p>

武太后长吁短叹,愁眉不展。</p>

杨洄捧着笏板出列:“启奏太后、陛下,萧关既失,长安已无险可守,天暖之后,李瑛定然挥兵大进。</p>

臣建议迁都洛阳,在长安留下一员大将坐镇,待夺回萧关之后,再迁回长安不迟!”</p>

洛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而且也可以据潼关抵挡西面的进攻,北面有黄河作为天险,堪称表里山河,自大唐建都以来就是帝国的“陪都”。</p>

在李治、武则天时期,大唐的行政中心更是直接从长安迁到了洛阳。</p>

李隆基在位期间,也曾经多次到洛阳起居,并在那里举行早朝,朝廷的大臣们几乎都在洛阳购置了府邸,对于他们来说,去洛阳和留在长安几乎没有区别。</p>

因此,杨洄的话音刚落,便获得了王琚、裴敦复、徐峤等人的一致支持。</p>

“雍王所言极是,太原丢失,河东难保,叛军定会自蒲板津渡河与萧关夹攻长安,退守洛阳实乃上上之策。”</p>

武灵筠也没有办法,颔首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迁都的决议,那就速做准备,尽快迁都洛阳!”</p>

李琦已是六神无主,当下只能木偶一般点头:“诸位认为留下何人担任长安主帅?”</p>

李琦心中的人选是岳父苏庆节,但这三个月以来苏庆节却碌碌无为,这让李琦也没有底气任命他坐镇长安。</p>

武灵筠也知道这时候不能任人唯亲,再次征求众臣的意见。</p>

“望诸位爱卿畅所欲言,给本宫举荐一个忠心耿耿,用兵有方的大将坐镇长安。”</p>

经过半天的商议,最终敲定由目前正在大散关镇守的右领军卫大将军辛思廉返回长安,担任“关中兵马副元帅”,并加“冠军大将军”的头衔。</p>

辛思廉与李林甫私交甚笃,而且早期曾经是“惠妃党”的成员,只是后来兵权越来越大,担心李隆基猜忌,所以才和武灵筠疏远了一些。</p>

去年武氏母子成功上位,辛思廉立刻毫不犹豫的表态为武太后效忠,自此深受器重。</p>

有武太后与李林甫的支持,辛思廉的“长安副元帅”自然没人反对。</p>

甚至就连杨洄也没有意见,因为“关中兵马大元帅”由他挂职,虽然不用参与战场指挥,但名义上却是关中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p>

其实李琦也想当这个大元帅,只是做皇帝的哪有担任元帅的,也只能悻悻的把这个职位让给了姐夫杨洄。</p>

在敲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之后,李林甫又出列献策。</p>

“叛军兵锋正劲,我军形势不利,臣建议陛下修书与李璘讲和,两军共同夹击李瑛。”</p>

“与李璘讲和?”</p>

李琦气的拍案咆哮,“朕就算把长安拱手让给李瑛,也绝不与这个孤儿讲和!”</p>

李林甫捧着笏板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冷静分析局势。</p>

目前李瑛手握朔方、北庭、河西、河东、陇右五镇重兵,再加上投降的突厥人,拥兵三十多万,实力已在我军之上。</p>

相比之下,李璘的幽州叛军不过十万出头,威胁远远小于李瑛。</p>

两害相权取其轻,陛下可派人联络李璘,与他划定界限,分庭而治,先联合起来翦灭李瑛。</p>

李瑛若灭,则李璘独木难支,届时圣人遣一上将挥师北上,自然可一举平定幽州之乱!”</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