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兵部不但没罪,反而有功!”这时一人站了出来,对着崇祯奏禀。</p>
众人一看,原来是兵部右侍郎吴甡。</p>
崇祯面无表情,但眼睛里却闪过一丝欣慰,点头:“讲。”</p>
吴甡道:“当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犯境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得到消息后的刘备,弃新野不守,急急撤往江夏,撤退的过程中,百姓们扶老携幼的跟随,到当阳之时,跟随刘备的荆州百姓居然高达十万人。身边的人都劝刘备不可携带百姓,因为这会拖延行军的速度,被曹操所追上。但刘备依旧坚持要携民渡江。果然,刘备被曹操追上了,若不是赵云死战,张飞断后,刘备死在当阳坡也不是不可能。”</p>
“刘备败了,但没有人耻笑刘备的愚蠢,反而称赞他的仁义,当阳虽然败了,但刘备的仁义却也因此名扬天下,也因为仁义,刘备才能成就他蜀中的霸业。在刘备看来,新野十万之城,不如跟随他的十万百姓,新野可以弃,但百姓不能弃。杏山塔山被建虏兵锋直指,城小力微,朝廷又无法提供足够的援兵,一旦被建虏所围,必然是城破人亡,两地的百姓无一人能存活。当年刘备尚且知道弃城守百姓,难道今天我大明,竟没有当年刘备的见识吗?”</p>
吴甡说的慷慨激昂,说到最后,微微有点激动。</p>
朝堂上鸦雀无声。</p>
那些攻击陈新甲的清流,有点哑口无言。</p>
吴牲继续道:“从杏山塔山两地撤军是明智之举,不但救了两地的百姓,也避免了两城一旦被围,朝廷千里救援的窘境,因此臣以为,兵部不但无罪,反而有功!”</p>
“吴侍郎此言差矣,若是为百姓,可以令百姓撤退,边军为什么也撤退?”</p>
跳出来反驳吴甡的是户部郎中王宏祚。</p>
“那你觉得,杏山塔山可以守吗?”吴甡冷冷问。</p>
“当然可以守!杏山塔山尚有六千兵,如何不能守?”王宏祚激动的道:“杏山塔山不战而退,宁远山海关是不是也要有样学样呢?吴侍郎身为兵部右侍郎,不思运筹帷幄,守卫国土,反而畏敌如虎,有此侍郎,兵部弃城弃地,也就不奇怪了。”</p>
“你……”</p>
吴甡虽有谋略,但口舌却差一些,被王宏祚一反驳,竟然有些面红耳赤。</p>
见吴甡哑口无言,王宏祚颇为得意,向崇祯拱手:“陛下,陈新甲弃城弃地,罪不可赦,兵部右侍郎吴甡和他是一丘之貉,两人狼狈为奸,误国误民,不惩处二人,恐难掩天下悠悠之众口。”</p>
“臣附议。”</p>
“臣附议。”</p>
又有两个清流站了出来。</p>
不过只有他们三人。</p>
其他朝臣都是默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