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如此礼贤下士,三人无不感激涕零。</p>
现在吴有性在太医院任职,挂五品衔,《瘟疫论》的编写也到了最后的结尾,不日即将成书,虽然挂着太医院的名号,但吴有性主要工作的地点并不是在太医院,而是京师和京师周边的州县,尤其西便门外的灾民区,更是他每日必到的地方。</p>
瘟疫是他最在意的,但凡有疑似病历,他立刻就会赶到。</p>
到现在为止,京师周围并没有瘟疫的迹象,但临近的山西,却隐隐有瘟疫消息传来。</p>
因此吴有性想要去一趟山西。</p>
朱慈烺同意了,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大瘟疫,最初的源头就是山西,吴有性如果能把瘟疫消灭在源头,那就是大功一件,其功德不亚于再造一个大明朝。</p>
所以今晚不止是为毕懋康先生接风,也是为吴有性先生送行。</p>
昨天到今天,宋应星先生带着吴伟业实地勘察京营三十万亩的官田,对官田的水利设施和临近的河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三天之内他就能勾画出修建图纸。</p>
宋应星还好,吴伟业可是累惨了,脚底板都磨破了。</p>
另外,在朱慈烺的要求下,宋应星对水力捶锻机和畜力研磨机,也开始有所琢磨。</p>
前者是兵器厂需要,后者是火药厂需要。</p>
“杂学家”宋应星的任务相当重。</p>
至于毕懋康先生,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燧发枪的制造。</p>
听起来简单,但比起宋应星,他任务一点都不轻松。</p>
席间,朱慈烺把荷兰人所送的那支遂发手枪拿出来,交于毕懋康评鉴。毕懋康把遂发手枪拿在手中,爱不释手又惊叹不已,宋应星和吴有性也拿了看,也都是惊叹。</p>
鉴赏完毕,毕懋康提出想要仿制此枪,朱慈烺欣然同意--这本就是他的目的。</p>
遂发短手枪虽然不如长枪的威力大,但适合随身携带,是卫兵和骑兵的最佳选择,尤其是骑兵,如果每个骑兵都能装备两把,事先装好子弹,两军交锋之时,忽然拔出来,左右开弓,绝对能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p>
三人之中,毕懋康、宋应星都比较善谈,吴有性是沉默寡语的性子,加上他没有功名,不比毕懋康、宋应星两人都做过大官,因此在席间不怎么说话,朱慈烺看出他的孤寂,不时把话题引到他的身上,渐渐的,吴有性终于是活跃了起来。</p>
喝点小酒,三个老先生都有点微熏了,朱慈烺遣人送他们回府。</p>
厅中无人时,一名小太监轻步走进来,在田守信耳边小声说了一句,田守信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你去吧。转身来到朱慈烺身边,小声道:“殿下,骆养性那边派人来了。”</p>
朱慈烺眉角一跳,蛰伏了这么多天,骆养性的证据终于是搜集够了吗?放下书本,点点头:“那你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