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刘宗周终于是来了。</p>
对这种盛名满天下,但却又顽固保守的忠臣烈子,朱慈烺最是难以处理。</p>
不管怎样,终须一见。</p>
“走吧!”</p>
朱慈烺上马,向京师而去。</p>
他已经有了被刘宗周痛骂一顿的觉悟。</p>
……</p>
京师。</p>
皇太子朱慈烺进到紫禁城。</p>
乾清宫前一如既往的安静,只有侍卫和两个随侍太监站在殿门前,当朱慈烺走到门前时,两名太监向朱慈烺行礼,又为朱慈烺推开殿门。</p>
殿内静寂。</p>
脚步踩在金石砖上,发出清幽的声音。</p>
后面的暖阁内,崇祯和刘宗周君臣正在进行一场辩论。</p>
还没走到暖阁门前,朱慈烺就听到了一个苍老但却铿锵有力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p>
“十五年来,陛下处分失当,致有今日之败局!”</p>
“不追查祸害的起因,改弦更张,却想运用一些得过且过的手段来弥补目前的漏洞,不过是缘木求鱼!”</p>
……</p>
也就刘宗周,换他人绝不敢这么质疑崇祯。</p>
站在暖阁门口的小太监想要通报,但被朱慈烺摇手制止。</p>
他想要听一下,大名鼎鼎的刘宗周,究竟能说出什么高明的治国之策来---虽然从史书里他已经知道,刘宗周讲不出什么东西,虽然是大儒,但却不懂治国,只会把仁义为本,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的大道理一遍遍的讲给崇祯听。</p>
不止刘宗周,这是所有儒学大师的通病。</p>
刘宗周连续的几声质问之后,崇祯弱弱的声音终于响起:“过去的事不要提了,先生以为,眼下该当如何?”</p>
虽然贵为皇帝,但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儒门圣徒,在儒门大家刘宗周的面前,崇祯比对任何朝臣都虚弱。</p>
“修法纪,肃人心,再开诚布公,选贤用能,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国家自然大治!”刘宗周回。</p>
“先生说的道理朕都明白,然建虏和流贼是朝廷眼下的急患,两患不平,烽烟四起,国家如何能大治?”崇祯问。</p>
“流贼本是良民,只要朝廷待之以诚,宽容相待,他们必定会感激涕零,改邪归正,至于关外的建虏,虽然蛮夷不化,但其所争的跟蒙古人无二,无非就是想要一些财帛钱粮罢了,选择贤能的督师、巡抚镇守辽东,阻敌于宁远,陛下修生养息,仁义治国,三年五载,两患必平!”</p>
崇祯默然了片刻,缓缓道:“先生说来容易,但做来何其难?”</p>
“事在人为。陛下切不可灰心丧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