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2 / 2)

“若是太子朱标不死,大明的天下还能继续延续几代。”</p>

“现在看来,大明的命运可能跟元朝一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p>

高明摇了摇头道。</p>

“可能还比不上元朝呢,元朝好歹还坚持了百年,大明恐怕二世而亡!”</p>

秦亨伯和高明的看法虽然有些过于悲观,但这正是当时江南文人的普遍心理。</p>

一边恨着大明,一边爱着大明。</p>

恨大明朱皇帝的残暴嗜杀,役使读书人如同牛马,动辄辱骂打杀。</p>

爱大明的衣冠制度,礼乐风俗。</p>

当朱元璋驱逐鞑虏,复兴汉唐江山之时,江南的文人也曾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地想为新朝尽一份力。</p>

吴中四杰更是全部投身到朱元璋麾下,然而不过几年光景,这几人就相继惨死。</p>

杨基被朱元璋罚做苦工,活活累死在工地上。</p>

张羽被朱元璋绑在石头上,扔到长江里喂了鱼。</p>

徐贲因为一点点小事,犒劳军队的时候延误了点,就被他锁拿入狱,受尽酷刑折磨而死。</p>

高启则更是惨烈,只因为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在文里写了一句龙盘虎踞,就被朱元璋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给腰斩!</p>

这些人可都是江南文人中的精华,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一时人杰,当代大儒。</p>

然而这么多人为新朝效力,最终却落得这么凄惨的下场,岂能不让江南士子寒心?</p>

高明这话一出口,几个人都陷入了沉默。</p>

他们有心想改变,却又没那个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天下大乱,生灵涂炭。</p>

过了好一会儿,杨新炉突然说道。</p>

“我倒是有点不一样的看法,或许大明还有新的转机?”</p>

“转机?”</p>

不管是高明还是秦亨伯,听到这话都露出不屑的笑容。</p>

“大明的命运在朱元璋举起屠刀之时就注定了,暴秦就是他的前车之鉴!”</p>

高明听到这话,赶忙补了一句。</p>

“谁说秦朝残暴了?”</p>

“秦始皇也不过坑杀了几百个方士而已,你们看看朱元璋这些年杀了多少人?”</p>

“十万人打不住吧?”</p>

“就这还有脸跟秦朝相比?”</p>

“他也配!”</p>

杨新炉听到两人义愤填膺的话,无奈地耸耸肩。</p>

“我说的转机在另一个皇孙身上。”</p>

“如果传位于朱允炆,那朱皇帝势必要举起屠刀杀戮一番。可如果传位于朱允熥,一部分武将的性命可就能保住了。”</p>

“朱允熥?”</p>

秦亨伯闻言摇了摇头,表示完全没听过这人。高明倒是有所耳闻,只是他的耳闻还不如不闻呢。</p>

“不就是写艳情话本那个吗?”</p>

“我没看出此人有啥特殊之处,不过话本写得还不错,金梅瓶确实有点意思,很难想象是出自十来岁的孩童之手。”</p>

杨新炉听了这话心里那叫一个汗,自己就是写艳情话本的,高明也不说给自己留几分颜面!</p>

“其实写艳情话本也没啥,人家这是警示世人之用!”</p>

“套用佛家的一句禅语,你如果只看到了色,那就证明你心中只有色。”</p>

“你要抛开那些艳情部分,体会书中的警示之意呀!”</p>

高明闻言不由莞尔,知道自己的话刺痛了杨新炉,也不跟他分辩。</p>

“随你吧,只要你开心就好,哈哈哈……”</p>

杨新炉也只是抱怨下,见两人没有针对自己的意思,当即从袖子里摸出朱允熥给其写的回信。</p>

“我倒是跟朱允熥皇孙有过一点接触,还收到过他的一封回信。”</p>

“我之前给他写信,是想结识一下金梅瓶的作者,探讨下写话本的心得。”</p>

“然而,他给我的回信却特别有意思。虽说有点过于粗浅,但却处处透着童真。”</p>

“两位想不想听听?”</p>

秦亨伯和高明早就把耳朵竖起来了,见杨新炉竟然敢卖关子,秦亨伯当即从他手里把信抢过来。</p>

“尊敬的读者你好,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依然非常感谢你对本书的厚爱,也感谢你能支持正版。”</p>

“但是跟我见面则大可不必,正如你吃过一只鸡蛋觉得很美味,可你是否会生出看看下蛋的母鸡的想法?”</p>

“我也是同理,虽然金梅瓶很好看,但写金梅瓶的作者未必好看。”</p>

“所以,相遇即是有缘,不必频添烦恼。”</p>

“兰陵笑笑生书”</p>

秦亨伯念完这封信,当即激动得一拍大腿。</p>

“这人好生有趣,竟然有几分出尘之心!”</p>

“那个金梅瓶哪儿有卖的,贫道倒是生出拜读一番之心思了,哈哈哈!”</p>

高明听了这封浅显直白的书信,脸上也露出思索的表情。</p>

这书信看似浅白,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着实深邃,有着看透世事人情的通达和豁达。</p>

如果真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所写,那这孩子可太可怕了。</p>

别人一辈子都看不明白的名利场,此子如此年纪就看得如此通透,那将来还得了?</p>

“杨兄,此书果真是大明皇孙所作,莫不是别人代笔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