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2 / 2)

老朱又听了一会儿邵永善的抱怨,随即对着边上的秦德顺悄悄说道。</p>

“去大本堂一趟,把咱大孙和他的三个师父叫来。”</p>

“诺!”</p>

朱元璋吩咐完这句话,再看向下边的官员时,嘴角就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了。</p>

他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反对的是什么,如果这建议是朱允炆所提,或者是其他文官所提,那他们肯定举双手赞成。</p>

现在他们如此反对,只因为提这个建议的人不对。</p>

老朱想到这里不由心生感慨,感慨自家的傻孙子,已经稀里糊涂地卷入储君之争了。</p>

只是这事确实不能怪那孩子,主要还是自己从没给过那孩子一句准话,让那孩子心生误会了。</p>

哼哼!</p>

既然你们看不起咱大孙,那就让你们见识见识咱大孙新拜的三个师父!</p>

老朱这想法多多少少有点炫耀的成分,炫耀他们皇家面子大,炫耀他大孙本事大。</p>

不多时,朱允熥怀揣着忐忑的心上来大殿。</p>

在来奉天殿的路上,三个老头就给他讲解了陛见的礼节,并嘱咐他务必照做。</p>

朱允熥走上大殿,立马按照三位师父所教的那般,朝着朱元璋行了个叩拜大礼。</p>

“孙臣朱允熥拜见祖父皇爷爷,皇爷爷万岁万岁万万岁!”</p>

老朱坐在龙椅上,看到大孙行礼如仪,有板有眼的样子,心里开心得恨不得伸出两个巴掌,给大孙鼓鼓掌。</p>

自家大孙真是捡到宝了,刚拜了三个师父,就有如此大的长进,未来更是不可限量!</p>

既然大孙依足了礼节陛见,那他也不能糊弄了事。</p>

“爱孙平身!”</p>

老朱说完这话,赶忙朝着大孙的身后张望,故意装作第一次见到的样子问道。</p>

“咦!”</p>

“爱孙平身!”</p>

“你身后跟着的三位布衣之士是何人呀,还不赶紧给咱引荐引荐?”</p>

朱允熥听到这话眼珠子瞪得滚圆,他如果没记错的话,早在吃早膳的时候,他就已经跟这老头说过了吧?</p>

朱允熥愣神的工夫,他身后跪着的三个老头可是秒懂。</p>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什么事没经历过,什么人没见识过?</p>

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但也终究是个人,是人就有虚荣心。</p>

“回禀陛下,草民松江杨新炉!”</p>

“回禀陛下,草民松江秦亨伯!”</p>

“回禀陛下,鄙人苏州高明!”</p>

其实就算朱元璋不故作惊讶地“咦”那么一声,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也注意到这三个老头了。</p>

皇帝上朝的大殿,突然出现三个布衣老头,这本就是一大奇景。</p>

三人还跟着朱允熥一起进殿,自然更能引起众人的关注。</p>

然而,在听到三人的自我介绍后,武将那边反应不大,文官这边却是集体炸锅。</p>

这是杨维桢之子杨新炉?</p>

江南当代文坛、诗坛双科领袖?</p>

那个秦亨伯也是个牛人啊,别看名声不显,但确实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只是不喜功名,只喜欢游山玩水,访遍名山大川。</p>

至于那个高明就更厉害了,乃是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之弟,在苏州府有着极高的声望。</p>

凡是出自苏州籍的官员,就算不是出自其门下,也对其人的学问、风骨极为赞誉。</p>

因此,一众文官听到是这三位大神,无不震惊得目瞪口呆。</p>

就在众人惊诧莫名之际,朱元璋再次开口。</p>

“原来是三位大贤呀,不知三位大贤为何跟在咱大孙身后?”</p>

“回禀陛下,草民等三人有感于三皇孙殿下的诚心向学,为人至善至孝,已经接受他的拜师礼,正式成为了他的师父。”</p>

如果说看到三人上殿,众人已经足够惊讶。可当三人说出成为朱允熥的师父之时,一众文官则集体傻眼。</p>

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变天了!</p>

这三人可能对朝中的六部大佬影响不大,但对于朝中的中下层官员来说,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响。</p>

很多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出自三人门下。</p>

礼部尚书赵勉脸色当场就变了,额头上甚至渗出细密的汗珠。</p>

工部尚书秦逵更是心里一沉,暗暗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朱允熥所写的文章,会不会出自这三人之手?</p>

否则,以朱允熥的年纪,怎会想出如此精妙的办法?</p>

要知道,寻常皇子、皇孙,连宫门都没出过,就算出过宫门,也是被外边的花花世界所迷花了眼,又岂会关注官办作坊之事?</p>

工部侍郎邵永善最为尴尬,他可是直接出自秦亨伯门下,早年间曾在其门下修习制艺文章,得到过秦亨伯的不少指点。</p>

如果公私合营的建议出自秦师之手,那他刚刚可是有欺师灭祖之嫌呀。</p>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秦师年轻的时候,就颇有嵇康之遗风,喜欢跟匠人们混在一起,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