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2 / 2)

其实所谓的商量,就是互相扯皮。</p>

“我兵部不管那些,我们只要兵器合用,不连累前线将士就行!”</p>

“我户部也不管那些,只要你工部打造的农具能耕地就成!”</p>

“你们……”</p>

老朱看着这仨人演戏,心里一阵冷笑,琢磨是不是再换一批六部官员。</p>

老朱为何说“再”呢,那是因为早年郭桓案的时候,他已经换了一批了。</p>

当时从京城六部到地方官员牵涉了几万人,全都被他给咔嚓,以至于当时的六部尚书团灭!</p>

只是近几年他年岁大了,气性不像以前那么大,这才杀得少了。</p>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怕杀光了没人给他干活。</p>

毕竟六部尚书跟普通官员不同,这玩意是需要一步步历练、培养的。</p>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是,朝廷培养个官员真的很不容易。</p>

老朱听了一会儿,见他们短时间内整不出个所以然,就想打断他们的话,让他们滚回去研究。</p>

反正今天就是炫耀一下大孙新拜的三个师父,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而且远超自己的预期,也就没必要听他们聒噪了。</p>

可就在他想开口打断这三只蠢货的时候,大殿上突然响起一道弱弱的声音。</p>

“三位尚书先别吵了,要不然你们把官办作坊承包给我,我先帮你们管管?”</p>

老朱一听这话就眉头皱了起来,赶忙喝止了大孙。</p>

“住嘴!”</p>

“朝堂之上,哪有你说话的份!”</p>

老朱是真急了,正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p>

他既然存了立朱允熥为嗣君的心思,怎舍得让他趟这个浑水?</p>

做好了不见得是功,做错了肯定是过。</p>

到时候朝野上下一片指责,势必会对大孙的声望造成影响。</p>

三位尚书听到朱允熥这话眼睛却是齐齐一亮,几个人眼神交汇,立马心领神会地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p>

“吴王殿下公忠体国,实在是让臣等佩服之至。”</p>

“您若是真能接下这份重任,那可是为朝廷帮了大忙!”</p>

朱允熥自动无视了老朱的呵斥,开心地跟三位尚书讨论起来。</p>

“好呀!”</p>

“那就把官办作坊都包给我好了,我也不多说,一年一百万两银子还是能做到的!”</p>

工部尚书秦逵一听这话,赶忙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陈宗礼。</p>

虽然全大明的工匠都归工部管,但工部的开支可是要靠户部拨款的。</p>

如果户部不拨钱,他们连购进铁料的钱都没有。</p>

户部尚书也非常想促成这件事,巴不得让吴王殿下在庶务的岔路上越跑越远。</p>

只是听到他张口就要一百万两银子,让他感到非常难办。</p>

朝廷不就是因为缺钱,才想到要搞什么公私合营么。你这一开口就要走一百万两银子,让别的部门咋活?</p>

“吴王殿下,一百万两太多了,户部实在是拿不出来,您看十万两行吗?”</p>

朱允熥听到这话整个人都麻了,他说的一百万两承包费,是说他每年给朝廷的银子,不是找朝廷要银子!</p>

要知道全国工匠几十万人,每个府县都有官办作坊,这一年创造个几百万两的利润跟玩一样,他拿出一百万两银子给朝廷,已经够黑心了……</p>

因此,听到户部尚书反向讲价,朱允熥心里的惊诧可想而知。</p>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朝廷压根就没意识到工匠们的价值。</p>

既然你们这么蠢,那我就只能不好意思了,嘿嘿嘿……</p>

“户部尚书,十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还不够给工匠发工钱呢,您能不能多加点?”</p>

陈宗礼也觉得十万太少了,朝廷正在北征,需要的兵器数量巨大,这点钱可能都不够买铁料的。</p>

但一想到户部的存银,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讨价还价。</p>

“那就再加五万两!”</p>

“如果吴王殿下还是嫌少,那本官也实在没办法了。这还是从京官的官俸里挤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背地里骂本官呢……”</p>

朱允熥也见好就收,当即应承下来。</p>

“那就十五万两吧,但不能拖延付款,你们要是拖延一天,我这边就拖着不开工!”</p>

“另外,我们额外生产的农具、铁器之类的,就不给朝廷交税了,权当是给工匠们赚点吃饭钱。”</p>

陈宗礼闻言赶忙道。</p>

“这是自然!”</p>

“只要吴王殿下能保质保量地打造出足够多的兵器和农具,本官亲自为您请功!”</p>

老朱坐在龙椅上听到这话嘴一歪,心里恨恨地想道,咱大孙的功还用得着你请?</p>

咱大孙但凡干出点啥好事,咱都明发邸报,让全天下知晓!</p>

“朱允熥,你可要想好了再应承!”</p>

“一旦在朝堂之上答应这事,那可就等于立了军令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