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拿钱,天经地义,这事没啥好说道的吧?</p>
再者说,自己之所以给他们分房子,也只是希望他们住得近点,能多点时间给自己干活而已,远远称不上善心、善行……</p>
然而,自己只是做了点“人”该做的事,就被这么多工匠称之为菩萨,这让他感到万分汗颜。</p>
这大明贵人的下限也太低了点吧……</p>
朱允熥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乌压压人头,略微酝酿下情绪说道。</p>
“诸位匠人们,你们的好日子来啦!”</p>
“从即日起,大明京师附近的所有作坊,都归我朱允熥管啦!”</p>
“我也不跟你们瞎吹牛,我只保证两点。”</p>
“第一,跟我干活有钱赚!”</p>
“第二,跟我干活有房住!”</p>
“第三,我让你们隔三差五吃回肉!”</p>
“第四……”</p>
“第五……”</p>
朱允熥每说一句,底下就欢呼一声。</p>
没人在乎他说话不算数,明明说好了只讲两点,却已经讲了七八点,甚至他们希望他再多讲几点,讲得越多越好。</p>
秦亨伯是知晓大明匠人之苦的,听到朱允熥的那番话,只给出一个评价。</p>
“如果此子真能做到那些,都不用说全部,哪怕只做到一半,那他都是大明匠人心中的菩萨!”</p>
杨新炉也附和道。</p>
“是啊!”</p>
“大明的匠户制度何其缺德也,把人祖祖辈辈固定在匠人的身份上,真是看不到半点希望。”</p>
“长此以往,将人们只会纷纷逃脱劳役,致使大明军械废弛,兵将们再无合手兵器可用。”</p>
高明小声地嘟囔一句。</p>
“某人但凡多读几本史书,都不至于全盘照收蒙元的制度……”</p>
“蒙元的制度何其粗糙,也只有那谁当个宝似的……”</p>
秦亨伯和杨新炉听到这反贼的话,不约而同地向两边各迈一步,表示跟这个反贼不是一路人。</p>
高明见两人这般胆小怕事,哼哼一声也不再多嘴了。</p>
毕竟,非议当今陛下,他自己也挺忐忑的。</p>
朱允熥今天过来就是跟工匠们打声招呼,然后在黄立恭的带领下,参观一下军器局的生产环境,以及住宿环境等等。</p>
一个时辰后,朱允熥面色沉重地从军器局走出来,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地方可以拆了!</p>
生产方式落后不说,生产环境还差得惊人。满地都是红色的铁锈,在配合着横流的污水,呈现出一种玛瑙色的肮脏。</p>
工匠们住的地方也惨不忍睹,就是几根棍子支撑的棚子,四面没有墙不说,地面上也只有一堆稻草。</p>
就这样脏乱差的工作环境,还指望能打造出合格的兵器,皇爷爷也是心大!</p>
“黄大人,这里已经看过了,带我去别的地方转转吧……”</p>
“诺!”</p>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允熥跟着黄立恭走访了,城外的冶铁作坊,以及隶属于内府监,专门用于生产马鞍等军用设备的兵仗局。</p>
相对来说,兵仗局直接归宫里管,环境比军器局这边强出不少。</p>
但依然存在产能低下,人浮于事,原材料紧缺等种种弊病。</p>
不过这倒也不能说官府无能,实在是大明的匠户制度太坑了,换成是谁来都没用。</p>
因为这东西从建立之初,就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是为了方便统治者收税用的。</p>
蒙元时期如此,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原样照搬,也是本着此等目的。</p>
在这种制度下,匠人不仅要世世代代为工匠,还要每年给官府干上三个月的活。</p>
这期间没有工钱,官府只提供少量的盐巴和粮食。</p>
如果粮食能让人吃饱,其实也还好。关键是各级官吏上下其手,都将这些免费的劳力当成了私产,想尽办法从他们身上刮油水。</p>
因此,大明的匠户制度,基本上在老朱活着的时候就有不少逃亡的事情发生,到了朱棣之后更是逃亡成风,没人愿意再给朝廷干活了。</p>
朱允熥经过几天的观察,再结合三位师父的教导,总算对大明的匠户制度有一定了解。</p>
朱允熥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将给皇爷爷的条陈写好。晚上拿给三个师父看,三个师父看过后先是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然后就开始了长达一个时辰的批判。</p>
“三皇孙,您若是给陛下上书,切莫大刀阔斧的改动。”</p>
“当今陛下年事已高,不喜欢大动静,只能接受细微的调整。”</p>
“比如说,您可以将废弃原有监、局、作坊的建议,改成于原址旁另建一分厂,用以实行新的经营模式,原有的一切照旧!”</p>
“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陛下的反感。”</p>
“还有取缔匠人轮作制度这一条也得修改,此乃大明匠户制度的基础,你现在就给改了,陛下必然不喜,甚至会直接给你打回来……”</p>
“还有给匠人开工钱这事,还是换成给粮食和盐巴吧,直接给钱实在是太扎眼了,很容易让其他府县的官员上书弹劾。”</p>
“若是其他府县的匠人也这般要求,不给钱就不干活,会引起很大的风波。”</p>
“还有……”</p>
“还有……”</p>
朱允熥一开始听得还算认真,听了十几个“还有”后,直接就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