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闻言朝着邱玄清躬身一礼。</p>
“请这位大人提问!”</p>
邱玄清故意咳了咳,然后像个出征的将军一般,昂首挺胸地说道。</p>
“敢问三皇孙,您是如何看待保定府、河间府的两份报灾折子的?”</p>
朱允熥闻言淡淡地道。</p>
“信息不足,无法判断。”</p>
“这两个地方距离不远,可一个说自己境内遭遇冰雹,可能影响秋税的征收,请求朝廷减免。”</p>
“另一个却说有蝗虫啃食庄稼,致使部分百姓颗粒无收,请求朝廷减免一部分赋税,与民休养生息。”</p>
“首先,我不知道两地确切的详细情况,因此无从判断两地是否有冰雹和蝗灾。”</p>
“其次,我对两位知府的人品、过往履历并不清楚,无从判断两人说的话是真是假。”</p>
“最后,两人在奏折中语焉不详。比如说保定知府的奏折中说冰雹所降,颗粒无收。但他没写多大的冰雹,也没写冰雹持续的时间,更没写冰雹所覆盖的区域。是覆盖了保定府全境,还是只是保定府境内的某个县?”</p>
“另外,冰雹一般多出现在春夏相交之季节,此时乃夏秋之际,不是冰雹的多发季节。”</p>
“还有一点,冰雹往往覆盖面较小,多数时候都只局限在几里地的范围内,罕有大面积的冰雹现象。”</p>
“因此,保定府的奏疏就算不是造假,也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夸大其词,有骗取朝廷减免赋税的嫌疑。”</p>
“河间府的奏折也有问题,蝗灾往往遮天蔽日,牵连数省,很少有聚集在一地的事情发生。如果只是庄稼地里有部分庄稼被啃食,就急吼吼地上书朝廷请求镇灾,那朝廷的赋税缘何而来,朝廷收不到赋税,又如何维持运转,又如何抵御外侮,保国安民?”</p>
“孤既没有皇爷爷的雄才大略,又不像皇爷爷那般治国理政多年,对于大明各府县的人文地理,如同掌上观纹那般清晰,更不如皇爷爷对大明各级官员品行优劣那般了解。你让我如何凭借奏折上的只言片语,相信他们所言是真,而不是伪托灾情,骗取朝廷的镇灾银子呢?”</p>
朱允熥这番长篇大论一出,宫殿内的所有人都被镇住了。</p>
哪怕是质问朱允熥的邱玄清,看到朱允熥如此条理清晰,一句磕绊都没打,也被朱允熥这番话给震撼到了。</p>
此子才思尚且不论,单说这个心思之缜密,将来若是当了皇帝,一定是个比老皇帝还难缠的主!</p>
其他人的心思也差不多,既震惊于朱允熥的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又震惊于他的心思细密,竟能通过只言片语分析出这么多东西。</p>
再结合此子的年纪,说一句天生圣君都不为过。</p>
只是可惜,这般好才情,竟然落到了三皇孙身上……</p>
朱棡可没他们那么多顾虑,见大侄子说得如此精彩,当场就拍起巴掌叫起好来。</p>
“大侄子说得好!”</p>
“这才是天生皇帝胚子!”</p>
“要是啥事都被底下的臣子牵着鼻子走,那还当个屁的皇帝,还不如放把火把皇宫烧了,找个寺庙当和尚算逑!”</p>
这话多多少少有点大逆不道,甚至有诅咒君上之嫌。</p>
老朱狠狠地瞪了朱棡一眼,随即也跟着为大孙喝彩。</p>
“大孙好样的!”</p>
“咱这回倒要看看,谁还敢质疑咱给大孙开小灶了!”</p>
“说句丢人的话,咱大孙刚刚说的那些话,有些咱都想不到!”</p>
“若不是听了咱大孙的话,咱都不知道冰雹多发于春夏相交之时……”</p>
众人听到老皇帝这般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能硬着头皮称赞。</p>
“三皇孙心思缜密,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贤王也……”</p>
“三皇孙贤明!”</p>
老朱听着众人的称赞,才不管他们是发自肺腑,还是违心之举呢,只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高兴。</p>
朱棡那逆子有一句话说得对,要是当皇帝啥事都被人牵着鼻子走,那还当个屁的皇帝!</p>
老朱之所以喜欢这孙子,就是看中了这孙子有主见,不会任由别人摆布!</p>
说句难听点的话,他这个当皇爷爷的想摆布大孙,都得被大孙在脸上画个王八呢,更遑论别人了?</p>
只有把大明交给这样的人,他才能放心地闭眼。</p>
高明等三人听到朱允熥这番话,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高明本人更是泪洒衣襟,感慨自己三生有幸,能教导这样一位聪明颖悟的圣君之才!</p>
“陛下!”</p>
“微臣出来说句公道话,三皇孙方才所言,哪怕是老夫也教不出来!”</p>
“此乃三皇孙天纵之才,天人之资,跟微臣等三个朽木无关,我等不敢贪天之功!”</p>
老朱听到这话心里更开心了,激动地抱起大孙,俾睨地看向下方众人。</p>
“尔等可还有异议?”</p>
“臣等无异议!”</p>
“三皇孙天纵之才!”</p>
“陛下有此等好圣孙,实乃大明亿万百姓之福啊!”</p>
“哈哈哈!”</p>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大殿里还夹杂着老朱那夜枭一般的笑声。</p>
老朱在笑过之后,不由将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朱允炆感受到皇爷爷的目光,吓得浑身一激灵。</p>
“允炆,你觉得和你弟弟比如何?”</p>